第四十九章 劉備(上)(第2/2頁)
章節報錯
出言的是左邊那手持長矛大漢,他說話聲音洪亮,又帶著嗡嗡顫音。此乃涿郡人張飛張益德,同前面這統將劉備劉玄德,恰屬同鄉。
至於另一側將領,則是河東郡解縣人關羽關雲長。一年前,關羽在家鄉犯了人命官司,不得不流落於涿郡。
而早於今歲三月多,得聞黃巾軍起事,天下大亂。
於市井,素有仁義大名的劉備,於鄉地招募義士,準備跟隨朝廷大軍,一道平叛。
張飛與關羽,正是得曉劉備大義之名,這才加入。
而後相識,看出關羽、張飛二人能力不凡,劉備待之以誠。
三人這大半年的平叛路上,時常同塌而眠,雖非親兄弟,但於義字方面,比親兄弟更盛!
奈何劉備部運氣不佳,前番在河間國境內剿匪,不幸碰到逃竄的黃巾軍主力,他這近千人馬,直接被打亂。
數日前,好不容易聚集了潰散部眾,然則糧草問題,又成了緊要問題。
昔日,數名中山巨賈之贊助,在無朝廷支援情況下,早為劉備因要養著這千餘名部從,加上一些離開之中的歸家贈予,給消耗一空。
得聞冀州在大將胡軫大破黃巾軍,贏得大勝,各地陸續開始恢復,且召義卒相助後,劉備便想著往臨近的中山國轉一轉,一邊繼續協助地方官寺剿匪,一邊想辦法解決這糧草問題。
張飛之言語聲,將劉備思緒拉回,他回頭看了眼士氣低沉的部從,沉聲道:“雲長、益德,還有諸君,汝等且放心,待到了縣地,我必會問之!
且此番,諸君能再相聚,生死同行,此中大恩大義,我劉玄德銘記於心!”
一聽劉備這般說道,一眾人等,紛紛出言。
兩日後,經過途中修整,劉備率部,終於是到達了蒲陰縣城。
與此同時,蒲陰縣城內,劉祈也正同縣令張峰交談。
張峰年有四旬,乃是旁邊常山國人。
黃巾於冀州,於中山國肆虐後,張峰也有組織鄉卒抵抗,奈何黃巾軍人多勢眾,他帶著亭卒等眾,硬生生在本地富戶的石堡中,據守數月。等黃巾軍大敗訊息傳來,這才敢帶著縣民出來。
而要說蒲陰縣內,黃巾軍雖走得差不多,但同冀州其他縣地一樣,盜匪之患,卻是起來。最大的一夥盜賊,而今正佔領距縣城五十里的鳳頭山,一月以來,時常下山打家劫舍,人數將近兩百,以招攬流民為主。
這比劉祈預想中,多得多!
劉祈這次所帶之人,只有不足二十人,押運軍械而至,算上蒲陰縣好不容易召集之鄉卒,加起來,人數不過百,如何能正面相抗那夥盜匪?
劉祈與張峰商議,打算向郡治去信,以請駐守此地的胡軫部從來清剿,這邊剛議論完,書佐便匆匆踏入,於張峰耳邊說了幾句話。
“真乎?
其部有五百之眾?”
劉祈默坐於小案,忽聽張峰不覺間,驚撥出了這幾個字。
他心念道:莫不是有漢軍大部人馬路過?這樣也可剩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