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徐榮等將,心下有些唏噓的是,前番攻破廣宗,斬殺張角,此中大功,朝廷之封賞,於十多日前,才剛剛送到手裡。

這還有捂熱乎,以此慘敗,只怕是朝廷的貶斥文書,已經在路上。

幾人思考至此,心情皆有些不好。

胡軫很快回轉起來,將二人表情盡收眼底,心下一動道:“雖說此番中郎將於前線失利,我軍難得顯潰退之狀,然大部人馬還是保全。

只待黃巾軍氣焰減緩,我軍趁勢殺出,必能扭轉當下狀況!

另,忠明和公華人馬多走散,待黃巾軍勢弱,我即將城內人馬,分於二友一些,以行破敵!”

段煨和徐榮聞此,心情自是激盪。

正如胡軫所言,根據以往同黃巾軍交戰經驗,此中之部,因缺少如漢軍般的職業化訓練,另少強有力之領導,故士氣高漲得快,降落也快。

若失了這股銳氣,尋機殺出,未必不能大破。

更令二人心驚的是,胡軫竟是主動願意讓給他們一些兵士,以助他們獲取戰功。

這等胸懷,屬實讓二人於胡軫之印象,煥然一新。

兩人未多言,只是在胡軫緊握過來的手上,微微加重了力道。

城內官舍內,劉祈這幾日,一直處於此,同方真,含一應胡軫幕僚,藉助不斷送入之軍報,調整來日突襲方案。

鄉卒之部,則已經是李展和許案共同率領,協助城內駐軍,加固城池。

誰也不能保證,城外的張梁,不會強攻廣宗城!

但其若如此,反而是劉祈所願意看到的。由此一來,張梁便是主動消磨黃巾軍鬥志,為攻守輪換的漢軍,主動提供時機!

“諸君好訊息!城外黃巾蟻賊,見城池難破,在兵圍我廣宗城五日後,終於撤離了!”

由舍外而入的,乃是胡軫軍中,原屬記吏張捷。

張捷之言,傳入舍中,方真等人,紛紛側頭看去,大多數人,皆面露欣慰之態。

轉頭間,看向廳舍中央案几畔,正於地圖上,寫寫畫畫的劉祈,目中尊敬更重。

五日前,黃巾軍兵臨城下,劉祈放言之,不出五日,黃巾軍必主動撤走。

當時,記室中人,除方真,無有一人相信。

而今事實擺在面前,人莫不心嘆。

一些人等,本有些好奇,或不滿,將軍胡軫緣何於此間少年如此看重,這數日來,由之任主記,甚至相當於軍中主簿,料理諸事。

但這數日交往間,劉祈處事周密,安排得當,比原主記王浩更佳,人莫不驚也!

此子少年,不足弱冠,何以如此出彩?

旁人如此驚惑,但於劉祈而言,料理這軍中事,除過初時需要了解,進度稍緩慢外,花費一兩日熟悉其中架構後,便是得心應手。

畢竟,他也曾主管過數千人的大企業。

內中框架負責,與官府各部門打交道……諸事合計起來,比這萬餘人的軍中事務處置,還要繁重。

管理之事,本當是有小到大,由淺入深。

這一軍之部,結合其中特徵,可以“企業”之法,結合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