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祈所言,足使廳舍內,靜了少頃。

心知劉祈處於胡軫帳下,故許多人,好不掩飾嘲弄之色,以望向胡軫。

左中郎將意思,實以為明確,以督促各部出城,斬殺殘餘黃巾蟻賊。

然劉祈,雖未直言,內中所願,可不正是規勸?

這同左中郎將意思,背道而馳。

董卓性格,嫉惡如仇,手下將領,無不知也。

劉祈這般,可不是自找不快。

不遠處,胡軫急得滿頭大汗,不斷為劉祈使眼色。

這次向主將董卓舉薦,正是他想重用此人,好名正言順地召入帳下。

誰曾曉得,一向聰慧之劉祈,今日如此不識趣!

然而,劉祈躬身相告,並未看到胡軫眼神,即是看他,依他之決定,斷然不會更改。

而見此,董卓面色瞬間沉了下來。

為愛將胡軫提醒,此番相召,他再度想起了這個少年。

尚以為劉祈會想出什麼好辦法,以助他儘快覆滅廣宗等地殘留黃巾軍。

然,就這?

而今漢軍士氣正盛,不行反擊,卻是放緩程序,這是想告訴朝野中人,他董卓懼怕黃巾軍,就算是斬殺張角,也是這般怯懦乎?

今以張角之死,他董卓不會退,除少部分留守廣宗外,餘者都會派遣出去。

殺盡冀地黃巾賊,讓朝堂上,那些看不起他的大臣看看,亦讓雒陽皇宮裡的天子看看!

其今日心情不錯,又見愛將之緊張,到嘴呵斥之言嚥下,算是留給了胡軫一些顏面。

隨之,董卓無視了劉祈身影,沉聲道:“按方才所議,討潰退黃巾蟻賊,便做如此安排……”

待董卓親口下完軍令,胡軫終還是被留於廣宗,做守城之責。

對於董卓決議,自無人敢去反對。

蓋因本部人馬營帳於外,胡軫依舊選擇出城,決心明日一早,率帳下人馬回城輪守。

出城路上,劉祈騎馬跟在胡軫身後,便是隨行一隊人,也都無人喧譁,只聽得四周軍士猜拳吆喝聲。

直到出了城郭,眼見軍帳在望,胡軫才將坐下馬匹速度放緩,沉吟道:“自那日你營中獻策始,我即曉你屬聰慧之人,後處事間,又曉進退。

我有你這般年紀,只會於家地,與一眾豪俠嬉鬧,可是差遠了。

故於此以為,你乃俊傑,將來必屬有作為,當比我這個武夫強些。

即是處於廟堂之間,也會如魚得水。

只是今日,你之所為,我胡軫未能看懂?

難道真以為,我漢軍佔盡優勢,也會潰敗乎?”

在胡軫同劉祈說話時,一應親將皆下意識遠離退後,護衛左右。

遂不懼其中內容,會被旁人聽去。

胡軫今日得了大功,在為董卓安排守城後,未有發怒,相反如此冷靜,於劉祈之感官,不免有些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