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陛下,牧天下否?(第1/3頁)
章節報錯
朱棣站在原地,道:“朕之意是高煦就藩大理,畢竟沐家對大明有鞏固西南邊陲之功。”
“若是糧足兵壯,火器足,誰來鎮守雲南都可,且陛下牧天下後,雲南便不再是邊陲,而是腹地,邊陲還要在擴充套件擴充套件。”
成淵之前在朱棣北巡,朱高熾監國之時,便常聽聞雲南邊儲困缺,米糧不足,請求朝廷撥濟賑糧。
朱棣轉頭道:“此事朕知道,北巡那會兒,那奏疏在戶部放了好幾天,後來才送到高熾那裡,當時高熾還去信請教朕。”
“陛下,若是這次去雲南,未必就要讓沐昕如何,只要他今後好好的善待常寧殿下,到時候還可以從雲南攻打安南之地。
“只是攘外必先安內,臣的意思是雲南處於大明邊陲,那些土司夷人不通教化,若是能夠改制土司,順便陛下與臣配合,或許還能順便謀取安南。”
聞言,朱棣來了興趣。
“陛下,那安南胡氏,曾身為大明的藩屬國,沒有得到宗主國認可便冊封自己的君位,那麼就等同於在挑戰大明的權威。
“臣認為,其一,可好好的懲戒“胡氏政權,出兵干涉,因為其亂,而駐紮大軍。
“其二,漢王殿下就藩大理,到時還可以安撫他,再將困擾大明的土司問題改掉,再牢固掌握雲南。
“其三,解決常寧殿下的困境,西南百姓只知沐家軍,誰知大明軍,這次若是用心整治,還可免去陛下與皇后娘娘的心事。”
朱棣雖然明皇對安南國內政並不感興趣,但是其政權更迭的方式卻觸及到了大明的底線。
“為了“懲戒“胡氏政權,陛下毅然決定發兵南下,可從廣西境駐軍,再進入安南國,幫助陳天平復位的旗號,如此名正言順。”
朱棣轉過身,道:“這件事,只有你去才可。”
“陛下,臣需要三年時間,不僅教化百姓,還要將安南謀取,畢竟雲南常常傳來奏報。
臣對於沐晟倒是覺得不錯,就是那個沐昕,還望陛下不要對他,有太多的期望。”
“何時去?”
“漢王殿下就藩時,臣去,臣向陛下討要一個人。”
“誰?”
“張輔。”
朱棣點頭,“朕以為你要朱能,還想告訴你,朕讓他隨高燧去北平,抵制草原敵寇,沒想到你會挑張輔。”
“陛下,牧天下否?讓馬蹄所踏之處,皆為大明疆土,天下富興之地,皆為漢家之民,商稅改制,寶鈔改制,西洋計劃與徵天下並不衝突。”
朱棣心頭一震,這可是他的雄心。
“朕記得當初你不是勸朕不要大興兵事,如今怎麼?”
“陛下北巡時,北平府的糧食多不多啊,暖棚有沒有比當初遍及,那玉米和紅薯如今都不稀罕了。
“江南之地盛產稻米,不需要多費心,只要科學種植,因地制宜,再可應那句,蘇湖熟,天下足。”
“陛下,謀取安南,臣也會在雲南練一支精兵出來,到時候徵漠北便可以用上。”
“另外,東洋之地有座銀山,陛下定會想要的,到時候可攻打下來,可以供大明軍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