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傻眼了(第1/3頁)
章節報錯
“他們人呢?”
“在大堂。”
大清早,應天城便是溼熱不堪,久居京城不易,這是大明朝百姓人盡皆知的事情,知了猴在樹上撅著屁股,賣力的叫著。
而今日,是七月初,官員又到了領薪俸的日子,原本是好事,但是來國公府的都是死了老孃般。
洪武時期,官員俸祿主要是米、鈔兩部分組成,且主要是給米。
永樂時期,開始全面推行米折鈔的制度,朱棣規定:一二品四分支米,六分支鈔;三四品米鈔各半;五六品米六鈔四;七八品米八鈔二。
明代發給官員的俸祿卻有第二種方式,即米折物。
主要是折成胡椒、蘇木、絹布、棉布等。
這種米折物官方的叫法為“折色”。
折色始於永樂朝,朱棣為了營建北京城,規定京官的俸祿三成給米。
剩下七成則春夏折鈔,秋冬則蘇木、胡椒。
胡椒、蘇木作為一種重要的藥物和染色物料,這在大明主要作為奢侈品在宮廷使用。
將這種奢侈品當作俸祿發放,且官方規定的折色價值低於市場價值,其實實際上就是降低了官員的俸祿。
這幾個月,朱棣為了推行自己老爹留下的寶鈔制,米全部換成寶鈔來發。
再加上是夏季,物也沒了,只有用不完的“寶鈔”。
大明的鈔庫分好多個,給官員俸祿的主要在城東。
官員都是領了寶鈔過來找成淵的。
如往常,成淵剛走到大堂。
幾個官員就圍了上來,其中還有陳瑛他們。
成淵道:“各位大人,怎麼?領了俸祿想請本公喝酒,不必,你們趕緊回府去吧。”
他故意刺激著,官員們果然臉色都不好了。
“鎮國公……這,不是掃興,是……唉不知如何說。”
“不知如何說?那就不要說了。”成淵心裡明白,你們這群東西,支援寶鈔時多威風啊,這會兒想起老子了。
“鎮國公,您不知,自從陛下加大印製寶鈔,這……所有的俸祿都變成寶鈔來發了,這先帝定的米俸現在都沒有了啊。
我們來就是想請您去陛下那裡說說這事,家裡妻兒老小要養,這寶鈔就是花光也……”
“是啊。”陳瑛也厚著臉皮:“當年的一貫寶鈔換一千銅錢,如今的一貫寶鈔連一千錢都換不到。”
陳瑛來這裡,並不完全是為了讓成淵幫忙,他表面是來這樣,實則是為了故意給成淵找麻煩。
所以陳瑛在國倉前煽動官員來成淵這裡。不管結果如何,都會給成淵帶來麻煩。
等陳瑛說完,官員又開始喧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