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初的清晨,秦淮河恢復了往日的熱鬧繁華,乳白色的河霧浮動在大明的心臟中,河面稀稀落落幾艘畫舫,人影綽綽約約,如海市蜃樓。

邁著輕快的步子,成淵一邊吃著剛出爐的燒餅, 一邊沿著秦淮河的小道鍛鍊,向他的城外“幾畝地”而去,那裡醞釀著他給朱棣準備的成氏之學。

偶爾看到衣衫不整的男子和煙花女子出現在船頭,成淵覺得,這個時候是一天最有意思的時候,今夜的繁華從晨鐘開始。

清晨的人大多數都是做生意的小攤販, 穿著粗布短褂,挑著擔子,穿著長儒衫拿著書卷的學子,青樓門口伸懶腰的老鴇,路邊打草的牧童。

幸福是個比較級,成淵看到天剛亮就被生活所迫的百姓,以及不遠處邊掃院子邊被女人埋怨的農夫。

當初見識過城市繁華,對古代的日子不是很適應,如今越來越看到百姓的日子,成淵只覺得自己十分幸運,還能看看這個古樸自然的古代。

帶雨和煙燻氣的瓦房,很真實。

沒有房貸,沒有車貸,容易滿足的人生活在這裡,是一件幸事,每日有溫飽之食,便讓人喜笑顏開。

成淵也會跟啃燒餅的石開說幾句街道的事情,京城雖然是江南最繁華的地方,但是也有人顛沛流離,插草標賣女兒的人比比皆是。

揚州瘦馬天下聞名, 前朝有類似的行當,明朝則是規模可觀,許多女子被動淪落煙花之地,靠琴棋書畫賣藝,靠色相賺錢。

每到三月四月,便有大量學子入京趕考,也有春荒的百姓南下討飯。

成淵在城外的試驗田說起這種事情時,曹猛虎便說這是命,宋敬倒是接觸過北方百姓。認為春荒代表這一年不是好年頭。

但是明朝這個年月,相比元末也是好年頭,算得上歌舞昇平,永樂皇帝文韜武略……之類,聽的成淵頭暈。

朱棣算是沾了朱元璋洪武朝的一些光,又遇到了休養生息的年月,一半是他的能力,一半是百姓的誇大。

南邊有倭寇,北邊的韃靼部和瓦剌部不斷擴大,上個月朱高煦打的韃靼部退到明邊境百里之外, 韃靼部派人過來議和,目前這陣子會安寧。

土木堡之變, 成淵不為這個擔心。

這還早呢。

如果真的要做些事,他也不能太猛太快,駙馬的身份加上鎮國公的身份總有些招搖。

今日無事,回城有些早,成淵便站在河邊數畫舫,這實在是閒的無聊之舉動。

“聽說前邊河段有屍體。”

“死人了?還是投河。”

聲音吵吵嚷嚷,從秦淮河畔傳了過來,看熱鬧的風俗大抵就是如此,自古至今。

百姓三三兩兩結伴而行,往河邊而去,聚集在河畔。

成淵想,這個年代投河自盡之人多是有冤屈,或者女子眾多,興許又是為情所困。

如此想著,便覺得頗有些意味。

“去那邊兒,能看到,有臺階。”

“別去……”

這兩句話是兩個女子說出來的。

年齡小些,略顯稚嫩的女子穿著明式素色衣裙,眼神略有些空洞,阻止的女子身著青色衣裙,跟在身後輕聲阻止著。

兩個人的身影就在那裡拉扯,跑到了路中間,身後跑過去看熱鬧的百姓衝擠過來,將兩人衝散。

眼神空洞的素衣女子夾裹在人群中向前而去,青色衣裙女子倒是被人群夾裹著,鍥而不捨的朝著素衣女子追了過去。

成淵靠在秦淮河畔的石欄上,身上的那個粗布衣服還粘著土,看著這些為了看熱鬧而八卦往前擠的女人。

理論上來說,大家都喜歡看別人過得不如自己,成淵如此想著,對於大報恩寺起火一事就這樣不了了之,而覺得有些安慰。

依照朱棣的性格,若是報恩寺這種事定會大查,但是最近這幾日,成淵沒有上朝,大報恩寺的事情,朱棣也不再提,看樣子是不想查了。

成淵猜測過紀綱,朱高煦,陳瑛或者朱高燧,但是他也沒有證據,只能獨自在心中發牢騷。

大報恩寺是朱棣老孃的,既然朱棣不查,又沒有影響到自己,這件事成淵也就只在心裡給自己打了預防針。

“您在看什麼?”石開伸長脖子看了看成淵目光的方向,詢問。

“噢,那個女人身材不錯,就是太愛看熱鬧些,弊病,投河有什麼好看。”

成淵拍了拍衣襟,看著在人群中焦急擠著的青衣女子,努努嘴,果斷的跟著人群而去:“我們也去看看。”

石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