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柄和皇帝的對這人的重視程度有關係,分玉軸,黑犀牛角軸,貼金軸,黑牛角軸。

最不入流官員,就安分守己用木質的軸吧。

明後期,弘治皇帝有的聖旨就很樸素。

旁人看起來朱允炆還挺重視朱棣這老小子的,用的玉軸。但在成淵眼裡,味道就不對。

他們只不過是先給朱棣造成一種假象,再慢慢砍掉他的左膀右臂。

看見成淵盯著聖旨的玉軸。

朱棣心裡也想到了這事,看起來是議論周王,實際上真正想要對付的是他朱棣。

這些日子,從半路敕令阻止進京到收回兵權,再有名義上的隨從照顧,就是今上對自己起了殺心。

周王被捕,全家流放,就是預兆。

成淵也沒吭聲,朱皇帝二十幾個兒子,雖然有的兇殘,有的不成器,有的紈絝,但是都沒有大傻子,個個都很聰明。

這些事,朱棣不是傻子,不需要成淵挑明說。

“王爺,朝廷在試探你的反應。周王已經被流放雲南,結局已定,你們就算議罪,也沒有多大的效果。”

成淵肯定的說出看法。

沉默的朱棣開口苦笑:“周王是本王五弟,他如今遭難被流放,本王議不議論,都改變不了五弟被流放的事實。

如果本王不議罪,惹來陛下和朝廷的怪罪,豈不是把整個燕王府拉進去陪葬。

本王覺得還不如找幾條不關輕重的罪,朝廷也無話可說。”

成淵搖頭,表示不同意朱棣這樣的說法,歷史已經有過清晰的發展。

朝廷抓周王,是黃子澄和齊泰他們的試探,用這個方法測試態度。

諸王軟弱,束手就擒,這下正好削個痛快,朝廷不再畏懼他們,不出兩年,按照歷史上朱允炆的速度,九大藩王別活了。

諸王反抗,朝廷正好有藉口削蕃,還要一削到底。

說白了,這次就是試探藩王的軟硬來了。

“王爺,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故事你聽說過吧,唇亡齒寒的故事你也知道。這故事的另一個意思就是,不管怎樣,你們到時候都會受到殃及。”

“成先生的意思?”朱棣詢問。

“我的意思是你不能示弱給朝廷,聽說其他的王爺都還沒有議罪,他們為什麼沒有?其實就是在看王爺怎麼做。”

朱棣搖頭:“你以為本王有多大影響力,那麼多兄弟,數年不見,都是自掃門前雪。一大家子妻兒老少,輕重他們知道。”

只有同仇敵愾,朝廷才會覺得削蕃有些難啃,但這次周王這裡大家只顧自己,都不會有好的結果。

“一旦各王爺只管自己。那朝廷就會將你們的勢力瓦解,然後單個擊破。等於王爺願意任人宰割。”

成淵果斷道:“王爺,如今最好的辦法有兩個,一個是你上書為周王求情,另一個就是拖著不議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