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匡愚:治人也要治地(第1/3頁)
章節報錯
轉眼便過去半個月,這半個月的時間裡,山東經常傳來蝗蟲的訊息。
陸續有河南一帶逃災的百姓,四處往京城趕來,匡愚跟著成淵許久,幹勁也比以前更加充足。
城外千畝暖棚改了個很騷氣的名字:鎮國書院。
民報和官府的邸報都刊登這一訊息,所以有關暖棚更多的資訊,以最快的速度被送到大明所有官員手裡。
邸報和民報一旦刊登出與平時不一樣的訊息,立刻就會引起京城不一樣的討論。
這種反常的訊號能夠讓官員不停地去研究。
鎮國書院這四個字,顯然已經開始漸漸被官員所注意,當然它也跟成淵這幾個字牢牢的捆綁在一起。
許多官員不明白,光靠著鴨子,曬乾的藤蔓,紅薯,玉米,就可以救災?
那置大米跟麥子於何地啊。
而成淵是沒時間去聽議論的,他把京城能買的鴨子都集中到一起,這期間紅薯也開始被推廣起來,有不少百姓來到鎮國書院請教紅薯是怎麼種植的。
再加上朱棣為了感謝成淵,將城外寺廟附近,城外的良田將近五千畝,都賜給了成淵。
有了大量的土地種玉米苗和番薯。
雖然是五月,但是從暖棚裡移栽出來的苗木要比外面的苗木高出一大截。
匡愚每天跟著成淵,忙的也是團團轉,每日就是鎮國公府和鎮國書院來往。
成淵常常帶著匡愚去太醫院和朱棣那裡。
兩人黑不溜秋的,成淵原本很白的臉被曬的像只泥鰍。
他跟著匡愚醫術也會了很多,連簡單的切脈也會了。
紀綱和宮裡的內侍看見成淵,都笑著打趣。
太醫院選拔醫士在即。
各府的醫士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唯獨匡愚事不關己,也不著急,整天就跟著成淵跑來跑去。
他今天又跟著成淵進宮去了。
到了謹身殿,朱棣看著自己女兒的駙馬倒是跟匡愚更加有夫妻相。
打趣兩人道:“你們兩曬的一樣黑,這是夫妻相。”
朱老四,我可不好龍陽之風......
成淵則是鬍子拉碴的,眼睛直勾勾盯著不遠處的一盤菜,忍不住想要提問題。
朱棣放下奏疏, 坐到桌旁, 看著那雙直勾勾盯著自己飯菜的人, 清了清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