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多久,怎麼能聽到。”

見成淵將耳朵貼著她的身子,用看孩子般的柔和目光任由他做著傻乎乎的事情。

………………

內閣坐落在皇城不太起眼的地方。

看起來不起眼, 實際上確是朱棣為幾個大臣準備的辦公之地。

大明朝各府的奏本都會送過來,許多先給每個大學士閱覽,等他們閱覽完畢後, 重要的事情送到乾清宮,御書房或者謹身殿,給朱老四過目。

內閣有個票擬。

所謂的票擬也叫做票旨、條旨。

對於來自全國各方面的奏本在送呈皇帝批示以前,由內閣大學士“用小票墨書”,即把批閱建議寫在紙上並貼在各奏疏的對面上以進呈。

明清內閣代皇帝批答臣僚章奏,先將擬定之辭書寫於票籤,附本進呈皇帝裁決。

但是到了朱胖胖和朱瞻基執政之後的票擬,萬曆年間,張居正所擬的票擬差不多都轉化為“批朱”的藍本。

到了成化,正德,隆慶,天啟年間之後, 這些皇帝都寵愛宦官,甚至將自己批紅的特權交給了司禮監,由秉筆太監代行。

內閣的職權受宦官的控制,相互制約。最有名的宦官應該有王振, 汪直和劉瑾, 魏忠賢這些。

即使是著名的政治家張居正,也需要透過給太監行賄,在他們的幫助下去做事,進行改革。

楊榮,楊士奇,解縉他們六七個人都是在奏疏寫下自己的建議,再送到朱棣面前。

朱棣會先看奏疏裡的內容,再看看幾個大學士的建議,然後做出最終的決斷。

出自對內閣大學士尊重,朱棣一般情況下會採納他們的建議,這種都是小事才聽。

如果朱棣覺得不錯,會在他們給的建言上畫一個紅圈,意思是按照這個意思去做。

朱老四一般是十分任性的,很多事他很有自己的主張。

楊榮和楊士奇坐在涼快的茶房裡吃著茶,聊著天。

他們說的都是近來定海縣的倭寇之事,北方的耕種之事,不知怎麼的就說到今天的廟會。

楊榮品了口茶道:“聽說今天鎮國公從白蓮妖孽手裡救下了兩個孩童,沒想到平日裡看起來不羈,做事卻也很有正義。”

楊士奇笑道:“你們有沒有去鎮國公的暖棚看過,昨天我去了,裡面的蔬菜稻穀長的是真好。

尤其那黃瓜,吃起來十分甜,就是很養腎……養生。”

“咳咳……”解縉咳嗽,他聽到楊士奇的話,就忍不住想要拆穿,根本不是什麼養生,明明是養腎。

楊榮笑道:“昨天我聽太子殿下也說了,如果真的神奇,鎮國公確實給大明辦了好事。

這次送去千斤玉米,紅薯,若是賣銀子,可是很多,但鎮國公分文不取的給了山東與河南。

光憑這一點,他放蕩不羈,有辱斯文也就不重要了。”

幾人頻頻點頭,畢竟誰能準確預言江南四府水災。大明唯獨鎮國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