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燕王入宮,殿下此舉乃是順應天命,百姓臣服,今日進了這大明皇城,便是大明之主,這些臣子冒犯燕王殿下,乃是大不敬。”

說話的叫陳瑛,洪武中人,以人才貢入太學,任過御史,接著做了山東按察使。

因為和朱棣曾經走動,被建文以收朱棣東西為由,直接貶官,多次託人才回到京城。

歷史上燕王稱帝,召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署院事。

成淵搖搖頭,文官總是這麼下賤,非得殺上幾個才願意認錯的軟骨頭。

朱棣道:“這幾個腐儒,雖然說話做事不得本王喜歡,但是願意為大明而死,也是有氣節,不過殺了他們,並不影響大明昌盛,斬了就夠了。”

陳瑛帶著其他文官,立刻對朱棣道:“請燕王殿下進宮。”

眾文官看了看朱棣身邊的成淵一眼,若有所思。

經過砍頭這件事,眾人的心情都很不好。

朱棣還沒走到奉天殿,紀綱他們就說又來了一批官員。他直接皺眉道:“讓他們滾,本王不見。”

“是。”紀綱立刻命人去阻攔。

朱權和朱柏道:“四哥,繼承大統是眾望所歸,四哥你就不要推辭了,否則名不正言不順,下令也難以行得通。”

成淵自然明白他們的意思,如今大明無主,眼下許百姓都要安定下來,需要大明立刻有新王登基來安定民心,執掌大小事情。

此刻,寧國公主的駙馬梅殷還在組織四十萬大軍,之前黃子澄他們去鳳陽也準備的勤王之師。

如今眾人面臨的是效忠大明那個空位,還是忠於死去的皇帝,文武百官和各地官員都在觀望。

再者這麼多跟著朱棣一起出生入死的人,總歸要有個著落,不能冷了忠臣的心。

但對於朱棣來說,最重要的是給靖難之役畫上個句號,必須保證靖難的結果名正言順。

靖難起兵成功了,奸臣一個都沒死,皇帝死了,這如何交待。

如果黃子澄,齊泰他們不以奸臣的名義去死,朱棣就得以反賊的名義活著。

但是黃子澄,齊泰,方孝孺都是建文朝的中樞大臣,朱棣只有坐了皇位處置他們,才更加名正言順給靖難畫句號。

否則就是弒君殺臣的逆賊。

朱棣心思通透,也知道成淵為什麼沒有勸他,不急這幾天,便說道:“登基的事情過幾天再說,先把那些奸臣抓起來。”

看著紀綱離開,朱棣道:“把錦衣衛留著,重新整頓,今後可以派上大用。”

成淵道:“王爺的意思?是我去?”

“你小子急個屁,那錦衣衛指揮使芝麻大的官兒,俺怎麼可能同意你去,讓紀綱去,看他還挺機靈。”

朱棣微笑著對他道:“俺朱棣虧待誰也不會虧待你,否則王妃第一個不願意。”

第二日,朱棣帶著浩浩蕩蕩的人馬去孝陵祭拜,隨後便跑到有朱元璋畫像的屋子裡,獨自坐了很久才出來。

文武百官跟著李景隆和谷王遼王他們紛紛勸朱棣登基。

朱權和朱柏圍著成淵道:“朱橞和朱植兩個小人,出生入死他們早早跑到應天,這會兒他們又早早跑到四哥那裡,求四哥繼承大統。”

朱柏道:“這幾日,那些文官武將看到我都很吃驚,當我死了,過幾日便去北平把王妃她們接來。”

成淵知道湘王朱柏說的是湘王妃,過些日子燕王妃她們才會從北平府來。

眾人不斷的勸朱棣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