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寧王不想借兵馬(第1/2頁)
章節報錯
燕山疊立於前,成淵望去如大明的巨人,這道山為大明關內漢家百姓做了自然防護措施。
大明王朝用來抵禦遊牧民族對百姓的侵略,順勢修建明長城,再適宜修建的地方建了關口城門用來出入。
道衍對這裡挺熟悉,提到的居庸關和盧龍塞成淵也都知道,他笑道:“大師,這幾處都是守兵最多的地方,可想想哪裡還有可以過去的地方。”
“有一處地方,貧僧聽燕王提起過,叫劉家口關,此處是燕山的一處山間孔道,當初修長城時,在這裡修了水關,河水透過,是一道拱門,水路兩側道路狹窄,很少過兵馬。”
兩人遠遠的望了望,隨後又走近去看,只見線刻雙勾四個楷書大字“劉家口關”。
“燕王殿下果然聰明,此處或許可以作為我們闖關的可用之處。”成淵仔細觀察地勢。
兩人到了晚上,尋了一處民宅住下,燕王給他們準備的寶鈔用了不少,兩人半路買了馬,第二日連夜趕到大寧。
大寧城雖然是藩王地,但是因為遠離大明內地,最好的城樓不過是土與磚構造的,許多都是黃土壘成的。
兩人趕到大寧城門口時,成淵大吃一驚,這哪裡是什麼城樓,分明是塞外的小城,還不如北平城的小縣。
進城的百姓中有牧民,有不少大寧當地的百姓,成淵跟著道衍在門口接受盤查。
因為朱棣在北平府起兵,關內關外朝廷都在嚴查,路過的百姓都嚴加戒備。
風一起,大路兩邊的黃土灰塵飛揚,讓人忍不住想要咳嗽。
成淵道:“大師,這寧王的封地雖然偏僻,但這裡民風彪悍,恐怕得費些日子。”
道衍轉頭看向成淵,問道:“小先生怕不怕。”
成淵笑道:“大師,我成淵還不知道怕字怎麼寫。”
兩人接受盤查後,才被放行。
自從朱棣起兵,各地鬧得人心惶惶,朱允炆如驚弓之鳥,基本上把所有藩王都防備起來。
此刻,寧王朱權坐在寧王府的書房中看著書,相繼秦王,晉王離世後,眾藩王中,燕王屬一,寧王屬二,湘王屬三,這幾個都是藩王裡面的佼佼者。
只是寧王涉獵特別廣,每種東西都涉及一些,而燕王朱棣專攻兵法和權謀,因此在這個上面,朱棣當之無愧比朱權厲害。
朱權雖然年紀輕輕,也勇猛。
但是他是個心思細膩的人,心思細膩多半會優柔寡斷,雖然有謀略,但是太過於墨跡,做事瞻前顧後,顧忌重重。
做事總是考慮太深,沒有朱棣做事有魄力,或者說沒有朱棣帶兵果斷。
近一年來,朝廷相繼對周王還有齊王,代王,湘王幾人出手,朱權自然知道為什麼,因為這幾個除了齊王外,剩下的多少都和朱棣有些關係。
因此才最先被拉下馬。
朱權因為距離北平城不遠,也被當成防控物件,不僅將他的寧王三護衛調走,還要對他施壓。
正準備削他時,朱棣直接北平城起兵,因為這事情,朝廷集中兵力對準燕王朱棣,朱權才稍微喘了口氣。
這時有人來報,朱權看了眼那人道:“打聽到什麼了?”
“稟寧王殿下,燕王在真定附近將耿炳文抓住,朝廷調集五十萬兵馬向北平城進發。”
朱權愣了下,站起來:“你打聽的沒有錯?朝廷集結五十萬兵馬攻打北平府?”
隨後朱權坐在椅子笑道:“幸虧本王沒有聽從朵顏三衛的話,要是響應燕王朱棣起兵靖難,這個時候朝廷要打的人可就是本王。”
正在這時,兩個蒙古裝扮的女子走了進來,一個是朱權的側妃達娜兒,朵顏三衛首領的妹妹。
另一個是達玉兒,她是朵顏三衛首領的女兒,隨著自己姑姑住在大寧府中。
寧王正妃張氏的父親是兵馬指揮張泰,他的那個側妃是朵顏三衛首領的妹妹達娜兒。
朱權和朵顏衛的有些事情他會透過自己這位側妃去通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