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得民心者得天下(第1/2頁)
章節報錯
時值四月,陽光明媚。
北平府一連數日的風沙,吹的人睜不開眼,天氣也越來越熱。
那歷史模擬簽到系統也很久沒有獎勵,成淵只當這個系統死了。
成淵是打算將北平城的文人都集合起來,做一份民報,將奉天靖難的緣由編寫出來,編成歌謠交給斧頭幫那幾百個遊蕩的兄弟,讓他們去宣傳,號召大家響應燕王奉天靖難。
這個提議剛提出來,永安郡主的姑爺袁容卻站出來質疑:“王爺萬不可聽成淵的話,百姓大多數都不識字,民報的作用在何處?有這些人力銀兩不如用在打仗上。”
朱棣一時沒有說話,如今朱能和張玉他們已經去塞外招兵買馬去了,就算大軍攻打也得需要一些時日和計劃。
道衍一心想造反,誰知他的計劃還未講出口,這個成淵反而成了王爺的心腹,他心中有些鬱悶。
從最開始對成淵的欣賞,也變得不情不願,若是成淵做了奉天靖難的大軍師,自己還做什麼。
袁容仗著是朱棣的大女婿,上次張昺和謝貴攻府時,成淵拒絕他的提議,這樑子便結下了。
對於辦民報,這個東西從今日辦起,今後便可以掌握大明輿論導向,往後為百姓宣傳國策,也是個絕佳的載體,
他也並未忽略百姓不識字這一點我他的辦法。若是透過民報號召北方軍民,有不少將士便可以自己歸順過來。
這樣不費吹灰之力,便可以收穫北方大半百姓的心,幾個人在朱棣的書房爭的不休止。
袁忠徹自然是站在袁容還有道衍這邊的,也說成淵怎麼也學那些破文人搞文字:“若是誰不服,直接武力解決!一路打到應天去,哪有你說的這般墨跡。”
道衍雖然不完全贊同袁忠徹和袁容的話,但此刻也沒有吭聲。
見三人這般說,丘福頓了頓說道:“或許成先生的方法也不是不可以。”
丘福是個千戶,但此次隨著朱能還有張玉他們攻北平城門,他雖是武將,但是很懂得謙讓,且不爭功。雖謀略不如張玉,武勇與朱能相差不遠,做事卻很拎得清。
朱棣微微怔了片刻,他不是不同意,也不是反對成淵的事,而是琢磨著,一份小小的民報真的能號召百姓,號召武將歸附?
戲樓下的兵器還在打製,辦民報自然需要不少銀子,他怕竹籃打水一場空。
朱棣又是武將出身,對於文字這些不是很熱衷,覺得該如袁忠徹那般,直接開殺。但是最重要的問題是,他如今的兵馬不夠,貿然出戰,只會適得其反。
想到這裡,朱棣撓了撓頭,自己這個決斷不好決斷啊。
不過不管怎麼說,也得給他們一個結果,還不等他回答,袁容和袁忠徹又開始反對了。
他們的意思是,辦民報只會將時間與精力浪費,用的銀兩也可以置辦糧食和糧草。
道衍開口:“民報一事,成先生真有把握?若是延誤軍機,只怕會功虧一簣啊。”
這個禿驢,除了滿腦子才華之外還有一肚子壞水。
成淵前思後想,既然想著永樂盛世,那便從收割百姓的思想開始做起,民報非辦不可。
“王爺,給小民一個月時間,不僅可以得民心,還可以幫王爺準備好糧草,周邊的大明軍士也會過來投靠王爺!”成淵篤定道。
袁容立刻出來勸阻:“王爺,這個成淵雖然抓張昺謝貴立功,但是這次萬萬不可聽他的,搞文人那一套怎能贏戰。”
袁忠徹立刻點頭:“此次絕不能聽成管事的。”
“此事俺願意讓你去辦,可大傢伙不同意,這也是難辦啊。”朱棣斟酌著回答道。
他雖然欣賞相信成淵,但是有些事也需要斟酌,不能跟著這小子跑。
成淵無奈,北平府雖然已經成了燕王的第一站,可是百姓大多數還在觀望中,並沒有完全就隨著朱棣反抗應天的那位皇帝。
既然他們怕要銀子,怕耽誤人力,成淵也不是沒有辦法,隨後拱手對朱棣道:
“我願意立生死狀,一個月之內可以將馬匹的草料備全,用民報號召北平府百姓和周圍的武將前來投靠跟隨王爺。
絕不佔用北平城的將士,銀兩和人力,如果我做不到,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自當謝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