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朱允炆的疑惑(第1/2頁)
章節報錯
張順緩緩點頭:“這件事我會向聖上向你請功的。”
劉潤大喜。
早朝的時候,站在最前面的黃子澄和齊泰發現陛下臉色很是差勁,出於關懷,兩人下朝後便跟去了乾清宮。
朱允炆今天心情不好,也很差勁,他自認為父親朱標在世幾十年,沒有什麼大的所作所為。
哪怕到了後來,依舊是活在皇爺爺的翅膀下,但自己的那些王叔卻對父親恭敬遵從,他實在想不通這到底為什麼。
先帝的二十多個兒子,有仁慈之心,也有暴虐不堪,更有欺壓百姓的,卻能夠為碌碌無為的父親聽命,不管是誰提起來,都是滿口的恭敬。
朱允炆很奇怪,父親的性格偏向於儒家,講究仁慈寬厚,這跟皇爺爺的教導也有關。
因為他深切明白,自己在馬上打天下,可守天下需要仁慈的君主,好戰的君主傷國力。
朱允炆認為,自己在這方面和父親一模一樣,他有信心將大明治理的更加好。
他一臉疲憊的看向站在大殿裡的黃子澄和齊泰,問到:“朕想問問兩位先生?削蕃一事到底對不對?”
齊泰看了眼黃子澄,又看了看朱允炆:“陛下,削蕃一事乃是國策,自然是對的,臣願意為陛下,為大明鞠躬盡瘁。”
黃子澄點頭:“臣也是。”
齊王朱槫只是進京來向自己討修宮殿的銀子,他雖然在封地作惡,但還不到被囚禁的程度。
周王朱橚,到底有沒有越過規矩用碗筷,自己也不清楚,但依舊流放雲南。
湘王朱柏,他確實是多印製寶鈔,還用了蟠龍柱子,若是皇爺爺在,可能只會訓斥。
朱允炆掙脫這些想法,看著黃子澄和齊泰:“先生,朕昨夜夢見父親,他說朕不該對叔叔們下手。”
黃子澄和齊泰互相看了看。
削蕃大策已經執行,如今幾位藩王都已經落馬,這事絕對不能半途而廢。
大明藩王在一天,江山危險就多了一天。
漢高祖劉邦在開國之初,分封了很多王,除了皇族的王還有異姓王。
劉邦覺得分封諸王可以鞏固大漢江山,隨後到了景帝時引發七王之亂。
那些藩王不太懂軍事,戰略上常犯錯誤,到了後來又有周亞夫這樣的大將,景帝江山得以保住。
晉朝八王之亂,發生在晉惠帝時期,因為前後有八個藩王作亂,稱八王之亂。
現在不同,大明的九個藩王個個都是領兵打仗的好手,尤其是燕王朱棣。
如此一來,燕王必除不可。
“陛下,不要多慮,臣和齊尚書會為陛下排憂解難,萬死不辭。”黃子澄笑著安慰朱允炆。
“對,陛下。”齊泰肯定,眼神裡透著堅定。
朱允炆笑了笑,對於兩個先生,他當然是信的。
君臣三人互相商談後,朱允炆走到御案後:“朕希望能將逆賊朱柏,抓到京城,為荊州府百姓解除禍患。”
說完後又看了眼黃子澄和齊泰道:“此事就靠兩位先生了。”
有了兩位心腹的鼓勵,朱允炆下定決心,心道,十二叔,要怪就怪你和四叔走的太近,怪不得朕大義滅親。
朱允炆正了正身形,說道:
“兩位愛卿退下吧。”
黃子澄和齊泰退出乾清宮向宮外而去。
“兩位大人。”徐增壽虎氣凜凜的出現,擋住兩人去路,拱手說道:“還請兩位給個解釋!”
黃子澄看了眼:“原來是徐都督,本官為何要向你解釋?”
齊泰冷聲道:“我們只向陛下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