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巨型金屬牆壁上那些直徑幾十“米”的巨型文字,蘇儀眉頭緊皺,陷入了糾結之中。

說實話,他並不想就此向非應局妥協。

然而,事已至此。被系統限制使用超能力的他,此刻已經徹底失去了反抗能力。

再這樣繼續倔強下去,結果肯定對自己不利。

因此, 在面對這兩個艱難的選擇,蘇儀的內心五味陳雜。

常言道,好死不如賴活著。

人在面對不利的選擇時,肯定會避重就輕,最大限度地減少自己的權益損失。

衡權利弊,經過一番艱難的思想鬥爭後,蘇儀最終還是咬了咬呀, 無奈地做出了第1種選擇。

待蘇儀做出選擇之後, 那面巨大的金屬牆很快被一把巨型鑷子從水滴世界抽出。

李莎對手下特工道:“目標人物已經做出投降決定, 馬上聯絡晶片生產廠商,繼續生產與對方聯絡用的晶片板。”

由於尺寸相差巨大的緣故,宏觀世界的生物想要與微觀世界的生命建立聯絡,無論是對宏觀世界的生命而言,還是對微觀領域的生命而言,都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

以人類目前的手段,唯一能用來連線兩個世界的方式就是用奈米級晶片進行聯絡。

晶片又叫積體電路,或微電路,是迄今為止人類科技智慧的最高結晶,沒有之一。

現代工藝生產的晶片,電晶體的尺寸通常達到了驚人的奈米級。

“奈米”是一種尺度非常小的單位,即0.000000001米,

而晶片上的電晶體,小到只有幾個原子或分子大,電晶體之間的導線更是細到只有人類頭髮絲的3000萬分之一。

這也就意味著,只要達到了奈米級, 一塊指甲蓋大小的晶片就能容納數百億顆電晶體。

說其是在製造米粒上雕刻地球,一點也不誇張。

因此,晶片的製造工藝是極其複雜和困難的。

都知道,製造晶片的原材料是二氧化矽,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沙子。

想要把沙子加工成晶片,至少需要幾百甚至上千道工序,涵蓋了幾十門學科的知識,涉及到的製造裝置更是數不勝數,包括精密光學、精密化工、精密機床等各領域中最頂尖的技術。

這些技術大多都屬於高度商業機密,具有極其強的技術壁壘。

其它國家的企業想要打破、或繞過這些技術壁壘,自己生產晶片,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為這將是一個極其浩大的科技工程,必須以舉國之力組織大量人力物力,投入鉅額的研發資金,花費許多年的時間來攻克幾千、甚至是幾萬個技術難題。

其難度可比製造原子彈困難多了。

當然,技術問題還不是最難解決的。

畢竟,對於五常這樣的國家,技術人才儲備還是很巨大的。

真要像吃著原子彈那樣舉國之力拼命研發,也不是不能攻破這些難題。

真正被人“卡脖子”的是生產晶片用的光刻機。

很多國家之所以無法生產晶片半導體,難度就難在光刻機上。

你要問, 光刻機有多難製造?

舉個例子:光刻機的一個零部件就需要調整多達數十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