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蟲,也就是農民伯伯們口中常說的“膩子蟲”。

這是一種對農作物有害的植食類昆蟲。

它們的體型通常只有兩毫米,大小相當於一粒芝麻。

別看蚜蟲個頭不大,但若是論資排輩的話,它們的“資歷”卻碾壓地球上99%的生物。

因為在距今2億8000萬年前的二疊紀早期,這種生物的祖先就已存在,可以說是迄今為止、地球上現存最古老的“活體化石生物”之一。

蚜蟲這種生物, 平時多以植物汁液為食。

在進食植物汁液後,它們體內會分泌出一種含糖量很高的甜蜜露,因此,這種昆蟲又有“蜜蟲”之稱。

蚜蟲的排洩物“蜜露”含有很高的糖分和營養物質,是螞蟻非常喜歡食用的一種東西。

螞蟻是一種非常聰明的小生物。

它們是地球上最早學會“飼養和馴化其他生物”的種族之一。

為了能隨時隨地得到甜美的蜜露,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聰明的螞蟻們學會了“飼養”與“放牧”蚜蟲。

每年到了秋末冬初的時候,螞蟻們會集體外出尋找蚜蟲,找到蚜蟲後, 偷偷將它們的“蟲卵”搬到蟻窩中過冬。

有時為了加快蟲卵的孵化速度,在天氣比較晴朗的時候,螞蟻們還會將蚜蟲的蟲卵一個個搬出蟻窩外曬一曬陽光。

到了第二年春暖花開的時候,小蚜蟲孵出之後,螞蟻們就會把它們從洞中搬到剛剛長出嫩葉的雜草和大樹上“放牧”它們。

期間,為了防止蚜蟲們逃跑,自私的螞蟻們會殘忍地咬掉它們的翅膀,使它們喪失飛行能力。

為了能那些蚜蟲產出最優質的蜜露,螞蟻一族擁有一套完善的“飼養畜”牧制度。

比如在自然界中,蚜蟲的天敵很多。

為避免它們被其他生物掠奪,放牧時,蟻后會派出蟻族中戰鬥力最強的“兵蟻”在牧場附近巡視和守衛,避免蟻族飼養的牲口遭受其他生物的捕食。

而天氣狀況不好,不能外出放牧時,螞蟻們便會把那些蚜蟲趕進“牛圈”,派工蟻飼養投餵。

為了能隨時隨地的獲取新鮮的蜜露,螞蟻們對蚜蟲的照料可謂是無微不至。

蚜蟲的飲食習慣比較特殊。

作為一種植食類昆蟲,它們不吃別的東西, 只吃植物的汁液,而且,食物需求量又很大。

為了確保這些蚜蟲每天都能吃飽肚子,工蟻們會源源不斷地從外界給它們運送新鮮的樹葉和植物嫩頸,運回蟻穴供蚜蟲們食用,傍晚的時候再收集當天所產的新鮮蜜露。

期間,並沒有蚜蟲會對這種生活方式表示反感,相反,還表現的很順從。

因為在螞蟻長期的馴化過程中,這些蚜蟲早就已經喪失了獨立生存的本領,想要活下去,只能放下尊嚴接受螞蟻們餵養。

螞蟻們為蚜蟲們提供居住場地、食物需求、以及安全保障,讓其免受自然界的風吹雨打和獵手的捕食。

而作為回饋,蚜蟲們則會為螞蟻們提供甘甜的營養蜜露。

一種十分有趣,也十分和諧的共生關係。

現在,那個年幼的“萬蟲之王”正處於飢餓狀態,螞蟻們必須無私地貢獻出自己的“資源”, 拯救對方的生命。

在螞蟻們的努力下, 那些被餵養的滾圓滾圓的蚜蟲被螞蟻們從洞中搬出,經過一番長途跋涉,最終運到了“蟲人”的身邊。

螞蟻們拖著肥碩的蚜蟲,爬到了“蟲人”的嘴邊,然後,利用自己的觸角輕輕地拍打著蚜蟲們鼓囊囊的大肚子。

長時間的共存生活,早已讓這些蚜蟲明白了螞蟻們的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