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爾哈朗第一時間傳令德格類不要再與祖大壽糾纏下去,立即加快速度去支援東土默特。

而他自己,還是不甘心就這樣調頭,不然看起來像是被明軍牽著鼻子走。

可是他不調頭,滿桂卻迅速調頭了,似乎根本不管察哈爾部的死活。

更讓人驚疑的是,滿桂所部還有八九千察哈爾部騎兵,也跟著滿桂一起走了,沒有要回援的意思。

這一下,倒是給濟爾哈朗整不會了,他不知道是林丹汗已經有所防範,還是他們有把握自己無法擊敗或重創林丹汗。

可他還是不想被牽著鼻子走,甚至懷疑滿桂是在耍詐,引誘自己調頭。

於是繼續西進,只是派出了更多的哨探去偵察察哈爾部,以及滿桂、祖大壽等明軍的具體動向。

可剛走不到一天,他的心裡直打鼓,因為滿桂沒有任何停下的意思,一路東進,雙方之間的距離越拉越遠,難道他們是要去圍獵德格類?

這個猜測在第二天基本得到了證實,因為德格類派人前來通報,在他們前方出現了兩萬明軍騎兵,似乎在灤河東岸等著他們。

而他們的後方幾十裡,是祖大壽的一萬騎兵。

如果滿桂再支援過去的話,德格類就要面對近五萬明軍,那就很危險了。

而且,東土默特還在等著救援呢。

“調頭。”濟爾哈朗雖然非常不甘,但不得不立即調頭去支援,並派人去通知德格類滿桂所部的動向,讓他多加註意。

出現在灤河東岸的兩萬明軍騎兵,自然是楊肇基所部,他們早就佈置在密雲後衛,就等著趙率教進攻東土默特,建虜前去救援時,聯合祖大壽一起堵截。

當然,如果之前德格類就上當,被祖大壽引著發起猛烈進攻,那楊肇基就會立即出古北口,繞到其側後予以夾擊。

因為三萬打三千建虜加六千左右的蒙古兵,再佔據地利優勢,完全可以一試的。

雖然天啟說過這次行動不在乎建虜人頭,可如果真有很好的機會,肯定也不會放過。

得知前方的兩萬明軍是從古北口出來的後,德格類一陣後怕,幸虧沒有上祖大壽的當,不然一頭扎進那段凹口中,再被這兩萬明軍在後面一堵,就算能突圍,損失必然也不小。

雖然逃過一劫,但如今的形勢也不容樂觀,依然處在三萬明軍前後夾擊中,而且前方的兩萬明軍還佔據著地利優勢。

德格類稍一盤算,就立即調頭向祖大壽衝去,準備先擊敗相對弱小一些的祖大壽的同時,吸引灤河東岸的兩萬明軍過河救援。

可是,祖大壽絲毫沒有要配合楊肇基夾擊建虜的意思,看到建虜轉頭衝向自己,也立即調頭。

因為他已經知道趙率教正在進攻東土默特,著急的是建虜,時間拖得越久,趙率教的戰果就越大。

反正不著急,慢慢玩,這也是萬歲的意思。

而得知建虜去進攻祖大壽的訊息後,楊肇基也沒有任何要過河救援的意思。

看到自己的意圖落空,德格類除了憤憤的咒罵幾聲外,也無他法,祖大壽這廝太滑溜了,除了浪費時間之外,根本抓不住。

於是,他只得繼續率軍向東,而祖大壽又毫不猶豫的調頭跟上,保持二十里左右的距離。

德格類派出小部分人監視住祖大壽,便懶得再管他,注意力放在如何過灤河的問題上。

其實,過灤河說簡單也簡單,因為灤河現在還處在封凍期,冰面也足以支撐騎兵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