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一物降一物(第1/2頁)
章節報錯
天啟其實從沒有見過劉興祚,更不知道他長什麼樣。
但是,天啟卻對此人還是比較信任的,因為正史中已經證明,劉興祚歸附大明後,並無二心,甚至最終為大明力戰而死。
只是這樣一個人,已經是努爾哈赤的女婿,難得的成為奴酋最信任的一個漢人,沒想到歷盡艱險,甚至是犧牲了不少家人終於歸附大明後,反而被種種猜忌,不受重用,最終落得個非常悲劇的下場。
即便是他戰死了,也被懷疑是假死,還流傳出要連他的弟弟劉興治一起除掉的傳言,逼得劉興治先下手為強,在皮島起兵。
於是,被後金視為眼中釘的皮島,沒被建虜打進來,反而自己先亂了,明軍互相廝殺,讓皮島的實力自毛文龍被殺後再次大損。
更重要的是,人心徹底散了,隨後皮島兵變不斷,明廷束手無策,認為皮島已成雞肋,也為皮島最終被建虜攻取埋下伏筆。
正因為了解這些,所以對這位一直記得自己是漢人,有著自己的良知,哪怕努爾哈赤是自己的岳父,也痛其不恥。
從而甘願放棄在後金的一切榮華富貴,甚至冒著全家人性命之憂一心歸附的仁人志士,天啟是非常同情的。
所以,在起用袁可立不久,不待袁可立主動提出來,天啟就讓袁可立將劉興祚從毛文龍麾下的皮島調到旅順。
由遊擊將軍升任旅順副將,然後將現任旅順副將陳有時調到皮島去,讓劉興祚擔任旅順最高指揮官,免得他在皮島被人排擠。
碌碌無為不說,還容易滋生出對大明的不滿。
而且,這是一個再好不過的榜樣啊,連建虜那些野蠻人都知道,遇到有價值的投降漢將,皇太極還出城多少裡去迎接,上前擁抱,多說一些好話。
不管他心裡怎麼想的,至少表面功夫做到位了,人家心裡也會舒服。
更重要的是,這樣宣傳開來,可以讓更多有心的人看到大明的誠意,從而歸附過來。
這麼簡單的道理,大明上下不懂嗎?
這自然不是,而是不管毛文龍也好,還是袁崇煥也罷,都有自己的派系和圈子,為了自己個人和派系的利益,不想讓劉興祚這個外來者分一杯羹罷了。
所以客軍經常與當地駐軍產生矛盾,無非就是“利益”二字,將個人和派系的利益看得比整個國家的利益還重要。
只有袁可立這種不計較個人得失的人,才會更注重劉興祚的價值。
只是當時劉興祚選擇歸附時,時值大明朝堂黨爭最激烈的時候,袁可立也被波及,他實在不堪忍受,便主動辭官回鄉了。
沒了袁可立這個最大的依靠,劉興祚的命運幾乎註定。
好在,如今的天啟生生的將命運的時鐘掰了回來,甚至不惜和皇后一起勸說袁可立重新出仕。
袁可立回到登萊,自然會想起劉興祚的作用,也有意重用劉興祚。
只不過他離任登萊巡撫已經幾年了,很多事情需要著手處理,也不好直接從毛文龍手下調人,因為毛文龍已經成了氣候,對他早已經不如以往那般尊敬,而且也沒有足夠理由將旅順副將給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