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走狗奴才的生存之道(第2/2頁)
章節報錯
今年以來幾次率軍征討蒙古左翼,就是要打通蒙古到明國的道路,為繞道蒙古入寇明國腹地做準備。
雖然明軍經常敗於大金軍手中,但長途遠征明國腹地,還是充滿著各種變數,不能掉以輕心,需要做足準備,其中情報就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可現在,好不容易平定蒙古左翼,把路打通了,結果情報機構卻遭遇沉重的打擊。
他寧願在蒙古左翼這裡出些麻煩,也不願意晉商八家出事,因為蒙古左翼再厲害,遲早也是大金手中待宰的羔羊。
而現在想要再在明國培養出晉商八家這樣的內應,那就太難了,天啟也不會給這樣的機會。
如果說寧錦之戰的失敗還情有可原,畢竟關寧錦防線確實很堅固,袁崇煥也是難得的將才。
可這次真的是大意了,也是之前太過順利了,沒有足夠的警惕之心。
如今事情已經發生,再後悔也沒有用了。
“天啟真的變了嗎?真的已經不是原來那個木匠皇帝了嗎?”
皇太極還是有些難以置信,一個人怎麼能說變就變,而且變化如此之大。
他再也沒有心思在蒙古左翼呆下去了,留下五千人繼續掃蕩蒙古左翼的少量殘餘,自己則率大軍押送著掠奪來的大量人口、牲畜和財物回返。
經過半個月的跋涉,收穫頗豐的大軍回到了瀋陽,各旗興高采烈的開始分贓,而皇太極明顯興趣寥寥。
這一路上,他想了很多,覺得要重新審視一下天啟那個毛頭小子了,也要重新正視明國這個對手。
他迅速找來李永芳,問道:“從明國傳回的訊息,你可知?”
跪伏在下方李永芳恭順中帶著痛惜的道:“回大汗,奴才已經從探子口中得知,晉商八家沒了,我們派出的探子也蒙受了不小的損失。”
畢竟,建虜的情報頭子就是他李永芳,大明的那些建虜探子也是他一手佈局的。
“既如此,你可有對策?本汗需要及時知曉明國朝廷的動向。”
李永芳連忙道:“回大汗,這些時日奴才倒是想了一個瞞天過海,暗渡陳倉之策。”
皇太極聽到心頭一動,隨即淡淡的道:“哦?說來聽聽。”
李永芳不敢耽擱,連忙將自己這些時日絞盡腦汁想出來的對策一五一十的講了出來。
他如此諂媚獻策,除了做奴才做習慣了之外(第一個投降建虜的明將),是因為自努爾哈赤的女婿劉愛塔(劉興祚)棄暗投明了之後,努爾哈赤對漢臣,特別是他這種心眼很多的人很不信任。
所以,他在建虜這裡的日子越來越難過,那些貝勒稍有不順,輕則對他喝罵,重則喊打喊殺。
漸漸的,他成了啞巴,不敢再輕易的發表自己的政見,隨波逐流。
雖然這種情況在皇太極上任後有所改善,但還是沒有得到足夠的信任,他很清楚,在這群野蠻人中,一旦不被信任,那自己的安全就無法得到保證。
所以,只要有機會,他就儘可能的展現自己的價值,利用價值越大,就越能得到重用,自然就越安全。
這是所有走狗奴才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