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明蒙結盟(第1/2頁)
章節報錯
“如今,建虜最大的對手便是林丹汗和朕,若不趁早結盟,必然會被他們各個擊破。”
“建虜近年先後在寧遠、寧錦之戰中敗於我軍,必然知道想從關寧錦防線突破攻入我大明腹地是痴心妄想。”
“然建虜不事生產,遼東之產出無法養活其人,必然想著劫掠我大明,否則便會不戰自潰。”
“因此,皇太極很可能會繞道蒙古左翼入寇,可如此一來,如今已在蒙古右翼的察部,就處在其進軍之途右側。”
“建虜長途奔襲,已是冒著巨大風險,必然會想著先擊敗察部,以絕後患,就如同當初他們入侵朝縣,然後再攻我大明遼東一般。”
“若朕與汗無兄弟之盟,朕之將士也無緣由予以馳援,只能作壁上觀,任察部與建虜互相消耗。”
“可朕深知,唇亡齒寒,不忍見察部再步朝縣後塵,才力促結盟。”
“如今不同往日,你我僅邊牆之隔,更善交際,互通有無。惟有如此,建虜必顧此失彼,疲於奔命,這樣你我雙方才能尋機敗之。”
天啟的意思很明白,建虜短時間內是打不通我關寧錦防線的,長期消耗下去,以遼東的產出連他們自己都養不活,建虜自己就會崩潰。
所以,習慣劫掠的建虜必然會另想他法,很可能會選擇繞道蒙古。
但是繞道蒙古的話,你們察哈爾部就在邊上,皇太極肯定不放心,那必然會先揍你們。
如果你們沒有和我們結盟,他們揍你們的時候,那我們也只能看著了。
可是我也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讓我們兩方被建虜各個擊破是不明智的,所以才明知道結盟對察哈爾部更有利,但還是願意主動促成。
而且,現在的形勢和上次結盟也不一樣,如今你們已經西遷到蒙古右翼,與我們非常相近,雙方溝通方便,聯絡也緊密,這樣合作起來會更容易。
雙方發揮各自的長處,讓建虜疲於奔命,再尋找消耗擊敗他們的機會。
認真的看完天啟的親筆信後,林丹汗直接將信遞給了貴英恰,貴英恰會意,連忙察看了起來。
待貴英恰的目光從信上移開之後,林丹汗立即問道:“你怎麼看?”
貴英恰沉吟了一下,道:“回大汗,此次去明國京師,微臣所見所聞,卻與聽聞中有很大出入。”
貴英恰沒有直接回答問題,反而轉移了話題,林丹汗知道這必然有用意,於是追問道:“哦,說來聽聽?”
貴英恰連忙道:“微臣聽聞,自從明國皇帝於去年九月康愈之後,行事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其乳母客氏事發,但天啟帝卻並未過多袒護,以致客氏最終身死。天啟帝不但沒有悲傷,反而誅客氏之子和弟,並抄其家。”
“其先後啟用李邦華、孫承宗、袁可立等人,並下令整頓京營。天啟帝第一次召見微臣就在京營,微臣親眼所見京營風氣已有不小變化。”
“天啟帝身穿重甲,與微臣談笑風生,頗有將帥之風。”
“而且在前不久,福王被傳有謀反之心,天啟帝也毫不姑息,查抄王府、削其爵,並賜福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