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下馬威(上)(第1/2頁)
章節報錯
魏忠賢在幫助天啟將福王給除掉之後,天啟又加大了對他的信任,所以批紅的事情又繼續交由他處理。
而林丹汗突然要搶奪蒙古右翼順義王一脈市賞一事,在他想來,於情於理都很不合適。
畢竟順義王一脈還在,若在這個時候背信棄義,有損大明王朝的威嚴。
更重要的是,朝廷對北虜一直不太信任,林丹汗能西遷征伐蒙古右翼,難保他們不會懷有其他異心,一旦獲得市賞,壯大實力,很可能對大明邊線不利。
所以,他自認為天啟也是這般想,為了讓閹黨出出風頭,一掃之前因客氏之事造成的打擊,便立即指示他們紛紛上奏嚴斥林丹汗,並趁機革除對蒙古人的市賞。
可沒想到,原本以為是討聖心歡喜,沒想到直接一腳踢到了鐵板上。
天啟不是以前的天啟,也不是後世的崇禎,崇禎就是聽從了朝臣的建議,不但拒絕了林丹汗的請求,還革除所有市賞,甚至把對方派來的使者都給斬了,以示決心。
結果,林丹汗惱羞成怒,直接發兵攻打大同府,邊軍根本不敵。
於是崇禎又想聯合蒙古右翼一起抵禦林丹汗,結果蒙古右翼在年底直接被林丹汗給吞併了。
無奈之下,大明只得捏著鼻子恢復“市賞”,可謂面子裡子都丟盡了,這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典型。
天啟倒是不知道這件事情,所以此次他贊同將蒙古右翼的市賞給予林丹汗,也與此事無關。
他現在想著的凡事以大明利益為重,所謂天朝上國的高傲心態先放一邊,過去對北虜的成見也放一放,應以國家戰略,大局為重。
給林丹汗一點甜頭,把他拉攏過來,好處遠大於弊端,何樂而不為呢?
魏忠賢得知天啟是這種態度,震驚的同時,連忙主動請罪,因為他知道如今的天啟精明著呢,再想隨意糊弄是行不通的。
不過天啟也沒有太過怪罪,畢竟這貨的初衷是好的,只是會錯了意,簡單的敲打一下就行了。
魏忠賢立即讓之前反對的閹黨偃旗息鼓,並讓另一部分人上奏述說察哈爾部繼承蒙古右翼市賞的好處,就是將天啟的意思公開的講出來。
於是,風向瞬間一變,東風壓倒西風,贊成派大佔上風,讓林丹汗繼承蒙古右翼的議案迅速透過。
這就是天啟留著魏忠賢的好處,輕鬆的拿捏著朝堂的輿論和風向,能夠儘可能的按照自己的意願辦事。
不像崇禎那樣,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將閹黨連根拔起,從而讓東林黨迅速壯大,等反應過來又完全控制不住,結果處處受到矇蔽、掣肘,反而讓自己被拿捏了。
話說天啟的意思傳到林丹汗這裡後,他也頗為震驚,他本以為能順利的繼承蒙古右翼的市賞就已經不錯了,沒想到明國朝廷竟然還有意加強互市。
真是瞌睡來了送枕頭,正是時候,於是立馬接招。
林丹汗非常重視,為了表明自己的誠意,特意派出了自己的心腹大臣貴英恰率使團前來京師。
新任大同總兵滿桂按照天啟的旨意,派兵沿途護送,畢竟山西一帶也在鬧民變,如果貴英恰一行在大明出事,容易讓雙方產生嫌隙,不利於合作。
六月十二日,貴英恰一行幾十人抵達京師,魏忠賢按照天啟的意思,進行了隆重接待。
貴英恰賓至如歸,很是滿意,也對此行抱有很大期待。
翌日,貴英恰便迫不及待的請見天啟,天啟也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