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院的第一任院士,天啟準備讓徐光啟擔任。

因為徐光啟在去職之前,最高職位已經達到了正三品的禮部右侍郎,是這些人當中資歷和官職最高的。

而且在農學、科學、數學領域方面都有著很高的造詣,所以他擔任院士,其他人也挑不出什麼毛病來。

另外,天啟還準備讓他兼任農藝局的少院士,因為這個位置還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

火器局的少院士由畢懋康擔任,他之前的經歷就比較豐富,先後在廣西、陝西、山東等地任職,最高擔任過都察院正四品的右僉都御史,再擔任正三品的少院士也順理成章。

他除了管理火器局,還要負責火槍方面的事務,因為他是這方面的專家。

至於火炮,自然是交給孫元化,所以孫元化會協助畢懋康在火器局的工作。

機械局則非王徵莫屬,他是這方面的大家,目前也沒有發現有誰在這方面的成就超越他。

唯一的不足就是他之前的官職太低了,僅正七品,而負責管理機械局的少院士卻是正三品,一下飛躍得太高了。

按理說,徐光啟、畢懋康和孫元化這些專注研究的人,應該不會在這方面挑理,但也不排除有人心裡不服。

可天啟還是決定就這樣任用,他要用這種方式告訴所有人,只要你在技術研究領域有足夠的造詣,就可以不受約束的一飛沖天。

宋應星還沒有訊息,如果找到了,天啟會將他安排在徐光啟麾下的農藝局,在他的才能發揮出來後,就可以擔任農藝局的少院士了。

至於工程院衙門,天啟早已經想好了,就安排在東江米巷北面,太醫院衙門東面的一片區域,佔地很廣,距離皇城也不遠。

大半個月後,徐光啟、畢懋康等人也都陸續來到京師,並進宮受到了天啟的召見。

當天啟說出了自己對工程院的構想時,他們無不激動,都感覺這工程院好像就是為自己設立的。

以後只要專心做研究,既不需要參與朝堂的那些紛爭,又能夠報效大明,何樂而不為?

天啟大筆一揮,讓戶部擠出五十萬兩給剛成立的工程院,以便工程院能夠儘快完成各種設施的建設,然後開展工作。

接著,天啟又將兵仗局、火藥局、安民廠(前身為王恭廠,王恭廠大爆炸後,為了安撫民眾,易址並改名安民廠)都劃撥給工程院作為附屬機構,此舉是為了將相同的資源集中到工程院手裡,以便更好的利用。

看到萬歲突然整出一個工程院出來,而且動靜還不小,文武百官私底下也是議論紛紛,可一時也不知道說什麼好,更沒人站出來公然反對。

因為這朝堂之上,依然是閹黨的權勢最大。

可這陣子,閹黨可以說是要多低調有多低調,魏忠賢的禁足期已經過去近半個月了,依然選擇深居簡出,非必要也不輕易出門。

這段時間,天啟下了很多道調令和聖旨,其中還包含重新任用好幾位被閹黨彈劾下去的官員,比如徐光啟、畢懋康和孫元化。

魏忠賢沒有任何不滿,更沒有試圖搞什麼動作,並嚴禁閹黨跳出來反對。

因為禁足的這段時間,他想通了很多問題,也清楚了要如何擺正自己的位置。

他知道,隨著夫人的離世,萬歲對自己恐怕不會再有過去的那份感情了,自己在萬歲眼中,就是一把刀,一條狗。

要當一把還有用的好刀,就只能斬傷萬歲的敵人,而不能反傷了萬歲。

不然的話,輕則被收起來,重則就會被直接毀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