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乾清宮,天啟翻開剛從山西呈送過來的一本奏疏。

上呈者,正是被天啟從關外調到山西、陝西一帶去清剿流寇的曹文詔。

奏疏中主要陳述他率軍與天啟八年三月十七日於流寇戰于山西蒲城,殲敵兩千七百餘人。

天啟很是高興:“曹將軍果然不愧我大明虎將。”

自從王二暴亂髮生後,明軍就沒有取得過一次像樣的勝利,反而讓其不斷壯大。

這倒不是說這些農民軍有多厲害,一幫從未打過仗的農民,去年七年才扛著鋤頭棍棒起事,還不足一年,能有多厲害?只能說關內的明軍戰鬥力太差了。

這樣的明軍,打還未成氣候的農民軍都如此費力,怎麼抵擋得了建虜的入寇?

這不,調來關外相對精銳的明軍,就能夠將其一頓暴捶。

當然,這也不能忽視曹文詔的個人能力,他憑藉不到兩千的兵力,就能夠取得這樣的戰果,可以說是大勝。

於是,天啟立即讓劉僑的南鎮撫司和東廠各抽調一支人馬去核查軍功,這倒不是不相信曹文詔,而是軍功報備必須要進行的一個過程。

不然的話,以後其他將領申報軍功,核不核查?不核查肯定就會虛報,核查就是不信任。

所以一視同仁,誰也沒話可說。

而之所以派錦衣衛南鎮撫司和東廠的人共同核查,是因為劉僑和魏忠賢互不對付,他們兩方去核查,應該不敢做假,不然的話就是給對方留下把柄,冒這種風險根本不值得。

果然,他們各自領命後,甚至都沒有一起行動,各走各的,也準備各查各的。

等他們核查完備,天啟就可以名正言順的給曹文詔升職了。

翌日,田爾耕寫的信送達到了東廠,第一時間呈交到了魏忠賢的手中,魏忠賢開啟讓人宣讀之後,頗為滿意,還是乾兒子辦事讓人放心。

於是,他不再耽擱,立即進宮,準備向天啟邀功。

得知魏忠賢求見,天啟算算時日,大概也猜出是為了什麼事,連忙召他入書房。

“萬歲,洛陽傳來訊息,爾耕他們不辱使命,這福王,果然有謀逆之心哪。”

即便是和天啟兩人單獨在一起,魏忠賢也不敢說這事就是天啟策劃的。

天啟接過信之後,認真的閱覽了一遍,然後滿意的點點頭道:“不錯,揭露福王謀逆,真是大功一件。”

“不過,為了以示公正,令其他藩王信服,朕還需派人去核查一番。”

魏忠賢連忙道:“萬歲所言極是。”

突然,天啟眉頭一擰,意有所指的道:“朕知道福王府有金山銀山,富可敵國,可洛陽距京師千里之遙,這些財寶會有多少能充實國帑,能夠讓朕堅固城關、操練邊軍以御虜寇呢?”

魏忠賢哪裡聽不出來什麼意思?萬歲是擔心有人趁機中飽私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