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知袁可立進京後,魏忠賢便知道,萬歲想要起用的另一人就是袁可立了。

果然,天啟想要重新任命袁可立為登萊巡撫的提議迅速下發到了內閣和六部。

既然連孫承宗都沒敢阻攔,自然更不可能阻攔從不參與黨爭,也不是東林黨的袁可立了。

所以,袁可立的任命也順理成章的透過了。

不過,在這之前得將現任登萊巡撫孫國楨給調走。

幾乎不用什麼理由,天啟直接一紙調令將他平級調到遼東,擔任遼東巡撫。

此時遼東的地位要比登萊高,所以對孫國楨來說,這與升遷無異了,自然不會有什麼意見。

在袁可立臨行前,天啟還賜予了他一把尚方劍,以示倚重。

袁可立侍奉大明幾十載,從未享受到如此殊榮,也從未被皇帝如此信任。

這對一個忠貞不二的老將來說,足以讓他效死命了。

帶著滿腔熱血,袁可立即刻趕往登萊赴任。

不過,僅僅這點佈置對於天啟來說,還遠遠不夠。

作為後世人,他深知這個時候的建虜作戰能力和作戰意志正處於全盛時期,野戰能力幾乎沒有任何一支明軍能正面與之匹敵。

孫承宗和袁可立個人能力再強,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力挽狂瀾,所以還要儘可能的多佈置一些後手。

天啟找來駱思恭,讓他儘快給自己提供一份全面的名單,這份名單包括在任的或因某種原因卸任的,曾經擔任過五品及以上官職,或擔任過遊擊及以上軍職的人員。

當然,這些人必須是還在世的,他讓戶部也全力配合。

駱思恭和戶部尚書郭允厚雖然不知道天啟要幹什麼,但都不敢怠慢。

三天後,駱思恭便將名單遞交到了天啟的手上,天啟立即將自己關在書房,不讓任何人打擾,然後拿著一支紅筆就開始尋找自己熟悉的名字。

“盧象升。”看到這個名字,天啟不由眼睛一亮,連忙將這個名字圈起來。

“秦良玉,這是我大明的佘太君啊,秦家一門和其夫家馬家,可謂滿門忠烈。”天啟很是感慨,連忙也將她的名字圈起來。

接著,他又先後發現了徐光啟、曹文詔、洪承疇、趙率教、滿桂、茅元儀、畢懋康……

當然,還有一些他熟悉的名字沒有圈,直接略過了,因為根本不打算用,比如水太涼錢謙益、馮銓之流。

倒不是天啟看不起他們在正史中投降的舉動,而是這些人無恥的同時,除了勾心鬥角之外又沒什麼治國治軍才能,要來何用?

不過,有幾個被天啟圈起來的名字,卻顯得有些刺眼,比如洪承疇、孔有德、耿仲明……

這些人在正史中都是投降了滿清,為滿清滅亡大明,取得全國統一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

但是天啟並沒有過多糾結,還是將他們也圈了起來,因為這些人確實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