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將兵仗局掌印太監高小川,以及那些已經被評為工程師的工匠召集在一起,頒佈了一條新的政策。

他準備將兵仗局分成五十二司,每司的主事由這五十二個已經成為工程師的工匠擔任,編制相同。

至於每司所領的匠人,可以先在兵仗局現有的工匠中選拔。

這是一個互相選擇的過程,每司的主事可以選擇自己心儀的優秀工匠,但每個工匠也有權利拒絕,反之亦然。

同時,也可以舉薦和吸收兵仗局以外的優秀工匠進來,不斷的最佳化兵仗局的人員結構。

而每個司,除了生產任務外,還肩負著培養優秀工程師的職責,培養的工程師越多,功勞就會越大,晉升就越快,獲得的報酬也會越豐厚。

因為工程師所帶出來的人創造的價值,也會透過賞賜的方式分潤一部分給他。

此舉是為了有便於技術的流通,古往今來,各行各業的老師傅都喜歡敝帚自珍,自家掌握的技藝嚴禁外傳。

由於接受傳承的人太少,或者直接斷代了,隨著時間的流失,一些優良的技術便漸漸的失傳了。

現在天啟就是要用豐厚的賞賜和獎勵讓他們願意主動將自己的技術分享出來,並培養出更多的傳承人。

如果這樣還是頑固不化,不願意承擔培養工匠的責任,那他們所獲得的工程師職位也將被收回,甚至被驅逐出兵仗局。

因為天啟有一個很大的計劃,他準備將兵仗局一步步升級打造成工程院,讓之成為整個大明的兵器、科技研發中心。

這樣的地方,自然不能讓固步自封的人呆在這裡。

顯然,暫時還沒人能理解天啟這個宏大的佈局,這些一輩子只知埋頭苦幹的匠人,不少人甚至都沒有明白天啟剛才所說這些事的用意,只知道自己突然就當官了,成了每司的主事。

這當然是好事,可是以前做工的方式要改變了,這讓他們的心中也有些彷徨,甚至是惶恐。

因為他們世世代代都是一件兵器,或是一件農具從頭負責到尾,現在萬歲竟然要改變這種千百年來的生產方式,會打鐵的專門打鐵,會卷槍管的專門卷槍管。

長此以往,其他技藝不就慢慢的生疏了。

除此之外,還要負責培養其他工匠,這可不同於教書育人,這是要將自己祖上傳下來的技藝教給別人啊。

正所謂法不外傳,這是有違祖宗遺願的。

可是,如果不教,考核不過,工程師的等級就會下降,甚至被剝奪。

一邊是傳承,一邊是前程,這可如何抉擇?

可這就不是天啟需要去操心的了,他將詔令下達給高小川,讓他儘快完成五十二司的建設,從下個月開始就進行考核,年底進行綜合評審。

為了進一步支援兵仗局的改革,天啟回到乾清宮後,就下旨讓戶部撥款二十萬兩給兵仗局。

這些錢都是從客氏和其子侯國興,及其弟客先光的家中抄出的一部分,戶部可不敢有什麼意見,麻利的撥了下來。

因為這次奉聖夫人的事情,他們閹黨可是被狠狠的敲打了一番,這個時候就沒必要為了這點錢讓萬歲不愉快了。

翌日上午,孫承宗風塵僕僕的趕到了京師,在驛館住下後,便等著召見。

這個訊息自然瞞不過耳目眾多的閹黨,哪怕魏忠賢被禁足在家,但暗中還是在關注著京師的一切。

有兩隊傳旨太監出京他早就知道,而現在孫承宗跟著其中一隊傳旨太監回京,已經說明了很多問題,萬歲應該是要重新起用孫承宗。

可是,這種事情萬歲之前都是會和自己商討的,這次卻沒有。

而且,萬歲沒有上過朝,也沒聽說和哪位大臣討論過,就直接把孫承宗召進京,這是要一言而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