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賀之後,大朝會的第二個重要部分就是“大宴儀”。

顧名思義,皇帝要在宮中大擺宴席,宴請前來朝賀的文武百官和外國使臣。

宴席有大宴、中宴和小宴三個等級,每種宴席對應不同的菜式。

由於天啟提前縮減了開支,所以勉強擺了一場中宴,當初還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對,紛紛上奏要用大宴的規格,而且儘量按最高規格的辦。

因為去年沒辦,再加上今年朝賀的外國使臣更多,宴會如果太小家子氣,則無法凸顯大明皇帝的威嚴,更無法彰顯“天朝上國”的地位。

不過天啟還是力排眾議,堅持不要大操大辦,中宴就足夠了。

作為後世人,他很清楚如今的大明都已經成什麼樣了,還做這種表面功夫。

真要等到十幾年後亡國了,別說“天朝上國”的面子,連裡子都沒了。

宴會過後,文武百官理應還要去向皇太子朝賀,不過由於天啟還沒有子嗣,更沒有皇太子,這個環節自然就省了。

就這樣,新年的第一天在朝賀和宴會中度過。

第二天的大年初二,百官還要入宮,向在京的信王等親王朝賀,接下來,才是官員之間的互相“拜年”活動。

正常情況下,主人只需要在家中的桌几上放置筆墨紙硯,賀客到後,在簿上寫下自己的名字就算是拜年了。

由於主人自己也要外出向他人拜年,不在家,所以也就沒有迎送之禮。

但是隨著這幾十年來的奢靡之風悄然興起,拜年的味道也跟著變了,不少人再也不是空著手出去了,每每出門都大包小包的。

每件精緻的禮盒上都寫下了自己的名字,留下了禮物,主人家自然知道你來過了。

偌大的京師,最絡繹不絕的,自然就是魏府和客巴巴的豪宅。

以他們如今的地位,能讓他們親自去拜年的人不多,所以他們幾乎都不出門,也不用露面,就可以收取堆積如山的拜年禮。

不過今年形勢起了一些變化,魏忠賢想了想,還是出門親自向京中的幾位王爺拜了個年,特別是信王朱由檢。

朱由檢也不是愣頭青,雖然心裡很不喜歡這個閹人,但面上並沒有表現出來,在信王府好好的款待了一番。

兩人好一頓虛與委蛇,但朱由檢畢竟太嫩了,現在又形成不了身份上的多大優勢,自然不是魏忠賢的對手。

魏忠賢更加確認,信王對自己的不喜並沒有什麼改觀,所以,信王的存在,對自己依然是一個不小的威脅。

而客巴巴作為一介女流,則沒有向他人拜年的必要。

正常情況下,別人也無須向她拜年,可架不住她地位特殊啊,如果她要是在萬歲或千歲爺面前說壞話,誰也承受不住。

所以,向魏忠賢拜過年的人,只要腦子沒有缺根弦,都會再來給她拜個年,這禮物自然是少不了的。

客巴巴早就等著這一天,所以自然不會手軟,別人起碼還裝模作樣一番,自己不出面,讓家裡的下人負責收禮。

可她倒好,直接坐在正廳中,手裡還把玩著幾件精美的物品。

來客見到後,自然是大加誇讚一番,而她也毫不客氣的顯擺道:“這是昨日紅番鬼和外邦使臣送給萬歲的朝賀之物,稀罕著呢,萬歲憐惜本夫人服侍多年,特意賞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