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禮監費了好一頓功夫才將凍僵的劉僑喚醒,劉僑強撐著虛弱的身體給魏忠賢行了大禮。

魏忠賢頭也不抬,只是淡淡的道:“既然萬歲願意為你說話,咱家也懶得再為難你了,回去後,該辦的事辦妥了,你的子侄還能趕上回家過年。”

“是。”劉僑低頭應是。

“劉大人好自為之吧,慢走,不送。”

劉僑躬身退後,然後緩緩轉身,步履蹣跚的走出了司禮監。

王體乾看了看劉僑離去的身影,然後來到魏忠賢身側,躬身道:“千歲爺,這劉僑只怕是暫時忍耐,並非真正馴服啊。”

魏忠賢淡淡的道:“骨頭硬的,咱家見得多了,敲不軟,那就剁碎了餵狗。”

“萬歲能保他一次,保不了第二次,他自己若不知死活,誰也救不了他。”

王體乾的臉上掛著奉承的假笑,又道:“千歲爺,咱們的萬歲保了李邦華,現在又保這劉僑,不知是如何作想啊。”

等了一會兒,魏忠賢沒有作聲,王體乾也不敢追問,於是躬身行了一禮,然後緩緩退了開去。

劉僑沒有回家休養,而是馬不停蹄的直接來到錦衣衛,然後快速的將十六人的案子定了下來,全部判處死罪,立即處死。

因為他的手中已經掌握了這些人的罪行,就算沒有的話,以錦衣衛的手段,羅織罪名完全是基本功,還不信手拈來。

這也是錦衣衛為什麼會讓他人聞風喪膽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這些人被抓時,全城的官宦權貴都噤若寒蟬,也都在暗中關注著他們的下場。

當這十六人這麼快都被處死的訊息傳出後,一時間風聲鶴唳,再也沒人敢議論魏公公的不是。

看來,閹黨還是閹黨,雖然這幾個月來遇到了一些挫折,但依然掌握著滔天的權勢,不是誰能輕易撼動的。

這不馬上要過年了,一個個心思又活絡了起來,絞盡腦汁的想著該怎麼變著法兒的討得千歲爺和奉聖夫人的歡心。

臘月二十四,過年的氣氛已經開始了。

一大早,乾清宮門前的空地上便噼哩啪啦的燃起了鞭炮,甚是熱鬧,但迅速被宮外更此起彼伏的鞭炮齊鳴聲給淹沒。

因為這一天,除了是小年外,還是灶王節,也稱祭灶,是祭拜灶王爺的。

這個節日在現代已經很少聽說,但在古代卻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人們非常重視,幾乎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的神位。

因為古人相信,灶王爺是天地間的使者,受命於玉皇大帝,執掌灶火、管理飲食,以及考察人間善惡,是一家的保護神。

在每年的臘月二十四,灶王爺都要打道迴天宮,向玉皇大帝彙報這一家人一年中的所作所為。

玉皇大帝則會按照灶王爺的彙報,再將這家人新的一年中的吉凶禍福命運交到灶王爺的手中。

人們為了讓灶王爺在向玉皇大帝彙報的時候,儘量給自己一家多說好話,於是便有了祭灶。

這天,大家都很早起來,把庭院都打掃得乾乾淨淨,在院中設上一香案,上面插上幾柱香,擺上剛蒸好的炊餅(饅頭),三個一疊,堆成山字形,共三疊。

另外,還要擺上糕點、水果、灶糖和幾碟相對豐盛的菜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