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又拿朱元璋壓咱家(第1/2頁)
章節報錯
翌日,魏忠賢例行將內閣票擬過的奏章一併送到乾清宮。
不過,這次天啟卻沒有像往日一樣去走個過場,甚至連瞄都不瞄一眼,直接對魏忠賢道:“魏大伴,奏章的事先放一邊,有件事朕想與你商議一番。”
魏忠賢一驚,頓時有種不妙的感覺,但還是連忙道:“奴婢隨時為萬歲分憂。”
天啟不再廢話,又直接道:“魏大伴,若建虜繞道蒙古入寇,我大明邊軍如何御之?”
聽到這個問題,魏忠賢再次一驚,雖然他不是很懂兵事,但也清楚,邊軍糜爛不堪,根本沒什麼戰鬥力。
就連大明最精銳的關寧軍都無法阻止建虜的一次次攻掠,更別說那些根本沒怎麼和建虜接觸過的邊軍,恐難是建虜的一合之敵。
如果是以前,他還可以報喜不報憂,將萬歲哄開心了,但現在肯定不行。
於是,他心頭一動的道:“萬歲,既然太祖確信建虜會繞道蒙古入寇,想必已經告之萬歲應敵之策,奴婢這點道行,就不班門弄斧了。”
看了一眼態度恭順的魏忠賢,天啟也懶得再做什麼鋪墊,點了點頭道:“確如魏大伴所言,太祖陛下確實給朕指明瞭良策,唯有加強軍備。”
聽了這話,魏忠賢心頭冷笑一聲,這不是廢話嗎?咱家也知道,可關鍵軍備是這般容易加強的嗎?
雖然心裡如此想,但面上卻沒有絲毫表露,反而大力贊成的道:“太祖陛下所言極是。”
“可古往今來,治軍與治國一樣,皆非易事,且我大明連年災禍,國庫空虛,軍士缺糧缺餉,連正常操練都無法保證,在這短短時日內如何練出可抵禦建虜之軍?”
魏忠賢暗自點了點頭,咱家就說嘛,朱元璋不可能不明白這個道理,可你朱元璋又有何高見呢?
說到這裡,天啟話鋒突然一轉:“太祖說了,在此非常之時,需用非常之人,大刀闊斧,整頓弊政,才有可能練出一支精兵。”
魏忠賢頓時心頭一凜,他算是聽出來了一些貓膩,難道又想從咱家手中奪權?
“魏大伴覺得太祖陛下此話是否在理?”
魏忠賢敢說不嗎?他避開天啟的視線,連忙躬身回道:“在理,在理,非常在理。”
天啟點了點頭,隨即又嘆息一聲道:“太祖陛下給朕指明瞭一人,不過此人卻是東林黨,讓朕好生為難啊,所以朕一直拿不定注意,想要與魏大伴商議一番。”
竟然是想要重用東林黨人,魏忠賢頓時大驚,心思電轉,立即問道:“萬歲,不知此人是?”
天啟沒有隱瞞,直接回道:“李邦華。”
聽到這個名字,魏忠賢微微一愣,倒是有些意外,他本以為是孫承宗。
此時孫承官已經辭官回家兩年了,當然這也是閹黨的功勞。
好不容易將資格老,又是帝師的孫宗承搞下來,他自然不想再讓其上來。
不過,這李邦華也不是什麼好東西,和孫承宗也有著不小的淵源,所以收拾孫承宗時,也將其一併給彈劾了下去,此時賦閒在家也有兩年。
見魏忠賢沒有接話,天啟立即追問道:“魏大伴以為如何?”
看到萬歲直接將這個棘手的問題拋給自己,魏忠賢也有些為難,如果這是天啟自己的想法,他有的是辦法。
可是,這是朱元璋提議的人選,這能隨便否掉嗎?
他微一沉吟,便小心的回道:“萬歲,這東林黨人大多是一些空談誤國之輩,並無真才實學。”
“三年前,樞輔孫大人(孫承宗)擅離駐地,就是此人在背後搗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