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人逢喜事精神爽,精神好了,身體自然而然就會好起來。

首先,浮腫的身體慢慢的消腫了,僅僅七天之後,天啟就能夠下床走路了。

然後,他就再也躺不住,天天牽著皇后到宮後苑閒逛,好不愜意。

宮後苑,便是後世所熟知的御花園,不過御花園是滿清的叫法,現在還是大明江山,自然不會出現這個名字。

宮後苑位於坤寧宮的後方,坤寧宮與皇帝所居住的乾清宮對應,乾為天,坤為地,所以坤寧宮是皇后居住的寢宮。

今天又是秋高氣爽,風和日麗,天啟旁若無人的牽著皇后的纖纖玉手,走在彩石精心鋪就的鵝卵石路面上,心情舒暢。

張嫣粉嫩的臉蛋微紅,畢竟身後還跟著一群亦步亦趨的太監和宮女啊。

她出自書香門第,生性內斂,突然如此開放,難免有些羞澀。

可是,她的心中是歡喜的,因為這陣子可以說是她進宮以來最開心的一段時日了。

陛下的身體眼見著好轉,更重要的是,陛下對自己越來越上心了,恨不得整日牽著自己的手,時時刻刻把自己擁入懷中,說著令人陶醉的情話,這是從未有過的。

如果換作往日,陛下此刻怕是又跑到哪裡廢寢忘食的擺弄那些木頭去了。

張嫣在心中不停祈禱,希望這一切不是過眼雲煙,陛下經此遭,是真的轉變了一些性子。

園內甬路彎轉曲折,亭臺殿閣星羅棋佈,古柏老槐與奇花異草點綴其中,古雅幽靜,又不失宮廷的大氣。

天啟只帶著兩個宮女,讓其他人留下,然後牽著皇后踏上盤旋的山路,緩步登上堆秀山。

堆秀山雖然帶著一個山字,但是並不高,最高處也只有十多米,因為這只是一座由太湖石塊堆砌的假山。

山前一對獅子石座上各有一尊石刻龍頭,口中能噴出高達十餘米的水柱,十分壯觀。

山頂處有一座四角尖頂的方亭,名御景亭,高若十米。

每逢重陽節,皇帝、皇后便會在此登高攬勝,自亭上可以俯瞰整個宮後苑,甚至遠眺紫禁城、西苑和萬歲山(也叫煤山)。

所以,每到宮後苑,天啟便會登上御景亭最高處,看看自己的家究竟有多大,多豪華。

當然,最重要的是有美人相伴。

欣賞著遠處的美景,從背後輕擁著美人的纖腰,嗅著她身上散發出的清香,這應該是秀色可餐的最高境界了吧。

這一刻,天啟算是明白歷史上為什麼有那麼多的昏君了,我這個來自二十一世紀,見過各種繁華的大好青年,這麼快就要淪陷了,換誰不迷糊?

如果不是大明岌岌可危,天啟也想幹脆當個昏君算了。

可是,繁花易逝,如果沒有記錯的話,大概兩年之後,建虜就會繞道蒙古入寇,屆時京畿地區將生靈塗炭。

作為一個為了救溺水學生而不惜冒生命危險的人,天啟怎麼忍心讓千百萬百姓受此劫難呢?

再說了,如果就這樣醉生夢死,恐怕還沒有享受完,就成了亡國之君。

如果再悲慘一些,說不定還會在大明上演“靖康之恥”,自己全家和整個後宮都被擄掠到遼東做牛做馬,被人肆意凌辱。

所以,天啟很清楚,現在不是當昏君的時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