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劉備變袁紹,蔣幹盜玉璽(6K)(第1/4頁)
章節報錯
劉備憑藉著「以德服人,能折節下士」,令天下游俠和寒門士子紛紛來投,另一方面依靠著數年時間的積累,以及破高句麗、平扶余、定三韓、並四部烏桓和兩部鮮卑,佔幽、冀、並三州之地,南據黃河,北控燕代,成為天下最強的諸侯。
此時,劉備也迎來了人生中一個重要的選擇:挾持皇帝的董卓及其後繼者皆已敗亡,要不要去迎接天子劉協?
這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控制得住,天子會是一張王牌,號令天下,莫敢不從,誰敢不從就捶誰;控制不住,天子就是一團烈火,隨時都會把周圍的人燒成灰燼。
滿堂文武就這個問題分為兩派,爭得面紅耳赤,不可開交。
一派堅持恭迎天子赴鄴,奉天子以令不臣;
另一派則堅持不理天子,自行發展實力。
「明公,當早下決斷啊。」
冀州別駕崔鈞出列勸道:「明公乃帝室之胄,世受皇恩。如今天子流離失所,宗廟毀壞,而各州郡雖然都打著朝廷大義的旗號,可實際上都在各自謀劃,乾的都是相互吞併的事,有誰真正為天子、國家、百姓著想的呢?如今我們冀州大體平定,正是迎奉大駕,安宮鄴都,奉天子以伐不臣的好時候呀。如果明公這樣做了,天下誰還能擋得住您呢?」
其實這已經是崔鈞第二次向劉備提出了迎奉天子的想法,之前剛到鄴城投奔劉備時,他已經提議過了一次。
劉備當時以「正在與袁紹決戰」為由,沒有表態。
崔鈞字州平,是故太尉崔烈次子,本身乃河北名士,家世顯赫,才學出眾。崔鈞被世人所津津樂道的,便是其父崔烈當年花費500萬錢買司徒一事。崔鈞對其父曰:「論者嫌其銅臭。「崔烈大怒,舉杖擊之。崔鈞當時為虎賁中郎將,服武弁,戴鶡尾,狼狽而走。烈罵曰:「死卒,父楇而走,孝乎?「鈞對曰:「舜之事父,小杖則受,大杖則走,非不孝也。「崔烈慚愧而止。
中平六年,因崔鈞參與討伐董卓,父親崔烈被捕入獄。董卓受誅後,崔烈出獄,擔任城門校尉。李傕與郭汜率領涼州軍攻破長安城,崔烈戰死。
是故,崔烈常有向西涼軍報父仇之心。
而想要報父仇,首先就得投靠一個比西涼軍更強大的勢力,於是崔鈞便在陳群之後投靠了劉備,
其次得控制皇帝,這樣就可以想打哪,就打哪。
也就是說,崔鈞是漢臣的身份投靠的劉備,而不是衝著劉備本人來的。
不過劉備並不知道崔鈞的本意,聽了後者的話,默然良久,覺得言之有理,便打算從其言,去河東迎奉劉協。
這時候,另一個別駕,潁川人陳群跳了出來。
陳群言辭激烈的對劉備說道:「崔別駕此言過於荒繆!實在是大繆至極!!漢室衰敗已經不是一兩天的事情了,咱們如今想復興它,會是一件容易的事嗎?」
「況且如今各地英雄並起,各自佔領州郡,聚眾稱雄,麾下均有數萬乃至數十萬士卒。現在就好比秦朝末年一樣,「所謂秦失其鹿,先得者王」。如果將天子迎奉過來的話,到時候大小事都要上表陳奏,如果聽從天子的話,我們就會受到掣肘、明公的權力也會受到削弱;可是如果不聽天子的話,那就是違抗聖命,會被天下人冠以忤逆奸賊之名。由此可見,將天子迎奉來鄴城,絕非良策!還望明公三思啊!」
「這…」
劉備本來都準備聽從崔烈的提議了,但是陳群的話讓他猶豫了起來。
陳群反對迎立天子,主要理由有兩點。一、不應該擁立天子,應該自立或者另立。陳群認為當前的形勢與秦末一樣,是先入關中者先稱王,意思就是說這個漢朝已經要滅亡了,不應該再擁立劉協,言外之意就是劉備可以自立為王,在廢墟上重建大漢,或者另立他人為帝。
為您提供大神蠢萌的小妤的《三國:從桃園結義開始》最快更新,!
141 劉備變袁紹,蔣幹盜玉璽(6K)免費閱讀:,!
『』 ,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二,無法解決劉備與天子之間的命令問題。迎立天子後,聽不聽天子的命令?到時候,名義上大家都是打著皇帝的旗號做事,私下裡,如何區分誰是效忠劉備的人,誰是效忠劉協的人?當天子和劉備發生衝突時,大家應該站哪邊?
崔鈞看劉備猶豫,跟著又勸道:「如今迎奉天子到鄴城,是一件「至義」之事,而且迎奉天子對明公接下來的整體謀劃至關重要。如果咱們不先下手的話,肯定會有人先下手。到時候錯失良機,後悔都來不及。功在速捷,不可遲誤,明公當早做決斷啊!」
陳群立即反駁道:「天子失威失德已久,威儀不存,猶如擺設,如今連衣食住行都成了問題。天下諸侯何其之多,也沒見哪個諸侯伸出援手啊?奉迎這樣一個天子,天下諸侯並不會買賬,咱們最多派出使者,送上糧食,接濟一下天子,再多的就愛莫能助了。」
一聽這話,崔鈞當即炸了毛,怒指陳群大罵道:「陳長文!你祖上世為漢民,累受漢祿,今何出此無父無君之言?!」
陳群微微一笑,好整以暇看著崔鈞,「公言差矣,何謂無父無君?明公亦是高祖之後,帝室之胄啊,我效力明公,君仍為劉,國仍屬漢,如何就無父無君了呢?」
「你…你…?!」
崔鈞雙目圓睜,頭髮根根豎起,胸膛劇烈起伏,卻無言反駁陳群。
「彼其娘之!看拳!!」
終於,崔鈞再也忍不住了,衝過來一拳砸在陳群臉上,將其打倒在地,騎在後者身上,掄起拳頭一陣暴力輸出。
沒打幾下,就被聞聲趕來的衛士們拉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