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 生性豁達李城主(第四更,求票票!)(第1/2頁)
章節報錯
收下夜姬之後,李風稍做停留,繼續率軍奔向扶余王城。
扶余王尉仇臺早已帶著麾下文武在城外列隊相迎。
尉仇臺是知道高句麗被漢軍滅國的詳細過程的。平日裡,他嗤笑前高句麗王伯固愚蠢之餘,偶爾也會代入其立場,想象著角色互換,自己面對李風氣勢洶洶殺上門的時候,會怎麼辦?
抵抗是肯定不行的,一來打不過,二來會死!
此人絕非扶餘國所能惹起的!
尉仇臺很壓抑,他不知道李風是生性殘暴,還是天生對周邊外族有什麼誤解,一看見外族侵犯遼東,哪怕只是搶了個銅礦這種小事,就跟打了雞血似的,掄起大斧頭一頓猛剁。
通常,漢人被外族劫掠了或是在交易中吃了一些小虧的時候,不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嗎?
這個李風怎麼如此較真?和那個莽夫公孫瓚一樣,眼裡容不下半個外人?
你是天朝上國啊,寬宏大量懂不懂…
唉…這年頭,反派也不好當吶。
自從大漢幽州邊境有了公孫瓚和李風這兩個狠人之後,周邊十數個外族就沒有以前那麼滋潤了。
大家都在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總之,在得知了李風正率大軍向王城殺來的時候,尉仇臺當機立斷,歸順!無條件歸順!
什麼恃遠不服,什麼漢人寬宏大量,都是假的!有錯就要認,捱打要站穩,這才是真的。
不信?高句麗王伯固的下場就是前車之鑑。
李風此人,在中原或許沒什麼名氣,甚至過了遼河往西,在遼西郡都沒什麼人聽說過他的名頭。但在幽燕塞外,扶余高句麗,三韓半島這一片廣大的地區,李風這個名字,比殺神還要可怕。
想著這些壓抑的事,尉仇臺恭恭敬敬的遞上王印,迎接李風入城,並接受了李風開出三個條件:一,學漢語識漢字;二,抽出五萬精壯族人趕赴遼東參軍;三,每年將部落收入的十分之二拿出來給養這五萬士兵。
平定扶余的過程波瀾不驚。
李風在扶余王城停留了半個多月,就帶著大批金銀財貨和五萬青壯,趕在187年的中秋節之前,浩浩蕩蕩返回了遼東。
現階段的天下局勢就是如此,大漢各邊郡太守的軍隊和朝廷軍都是王者段位的戰爭狂人。他們互相開戰的時候,或許會打得難分難解,但當他們調轉槍口對外的時候,周邊大多處於青銅或黑鐵段位的外族就不夠看了。
那場面,簡直是嘎嘎亂殺!
這種情況漢人清楚,周邊各個外族也清楚,但疑惑的是,他們(周邊外族)不安安分分待在自家地盤上過日子,總想來劫掠大漢周邊各郡,甚至還有一部分人,積極參與到逐鹿天下的過程中來。
譬如烏桓首領丘力居,目前正在和張舉張純共同起兵造反。
這一點,一直是李風所不能理解的。
菜就躲遠點嘛,王者打架,你一個黑鐵摻和啥,嫌死的不夠快?
當然,不理解歸不理解,碰到這種情況時,李風是絕不會手軟的。
他秉持的準則是:遼東郡不會主動進攻周邊外族,平日裡,大家和平相處,互惠互利,共同富裕。但若有明犯遼東者,有一個剁一個,有兩個剁一雙。
既然他們不懂事,那遼東郡就教他們做屍。
……
日子一天天過著,逝如流水不留痕。
劉備依舊統領五萬兵馬,駐紮在遼西郡邊境,靜觀幽州戰局事態發展。
當他發現只要不進兵剿賊,通往中原的道路就斷了,自己就可以不用給劉宏交當年賣官的兩千萬錢,及買另外三郡太守的錢之後,劉備果斷選擇了按兵不動。
與此同時,回到沓北城的李風空閒了下來。
一場秋雨之後,遼東進入了漫長的寒冬。
“主人,主人!!”
月讀驚慌的跑過來。
李風負著雙手,站在天外隕石上,抬眼看著人口早已超過百萬,規模龐大的沓北城。
想著此地兩年前還是一片荒蕪,間或分佈著幾間茅草屋,戶不過數百,人口不過數千。
現在已是整個大漢唯一一座人口過百萬的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