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葦江有了洞天指環,早不在原來的那個窩棚處煉丹了。

這一日,葦江有心要找個僻靜之處,便下了歸雲峰,望著人跡罕至的地方走去。

歸一門作為中原數一數二的修真大派,除開“歸雲、凌絕、天心”三峰外,其實還有“飛來、出蚰”兩座山峰,只不過並未駐守弟子。

今日葦江聊發少年狂,有心找個真靈之氣最為充沛濃郁之地,一舉衝關。

便在一個清晨信步而走,走著走著,來到飛來峰腳下,山腳下便看見一個小猴在他前面竄來竄去,口中嘰嘰喳喳。

葦江一摸洞天戒指,並未帶什麼花生乾果,於是摸了一顆煉廢的丹藥丟了過去。

猴兒丟到嘴裡一嘗,苦得齜牙咧嘴,氣憤不已,便撿起地上的石頭向葦江砸來。

葦江哪肯吃虧,也丟了一顆小石子,正好砸中猴子鼻樑。

小猴吃痛,一聲呼哨,便往飛來峰攀緣而上,站在高處一個石壁上,時不時還丟幾顆石子,調戲葦江。

葦江的心性,其實比個猴子也強不了多少。一人一猴你追我趕,石頭丟的有來有往,一時也分不出個高低,葦江便跟著猴兒往飛來峰高處攀爬而去。

憑藉葦江此的修為,他一路腳踏清風,手攬白雲,像猴兒般在崇山峻嶺間任意穿梭來往。碰到陡峭絕壁,便沿著高處垂下藤蔓攀緣;碰到深不見底的溪澗深潭,腳尖一點輕輕一躍而過;多數時候是在連綿不絕,遮天蔽日的樹梢一陣狂奔,哪怕一個踏空墮落樹底,也輕飄飄地摔得並不甚痛,此時他方才感受到修真後不拘於形物,任意馳騁的快感。

修真之快,一至於斯!

不多時,葦江隨著猴兒來到飛來峰山脊,一處半天吊的平臺上。

只見此處背靠絕壁,山崖前有一小潭,長寬約兩丈,水色清幽無波。這山中的白雲,絕壁上的樹木靜靜地映照在潭水中,望去纖毫可見。

小潭鐫刻在石壁而下,竟找到不到半點水源的痕跡,真不知道這潭水是從何處而來,又往何處而去。

水潭上望,葦江看到平滑的石壁上有塊長寬均達三尺的潔白玉璧,玉璧周邊五處有菱,有的似綠葉,有的似雪花,有的似荷瓣,但完全渾然天成,絕不似人工雕琢。

這玉璧正中光滑如鏡,此時倒映著翻卷湧動的白雲,煞是好看。

葦江哈哈大笑,若不是這個小猴,怎能找到如此絕佳修真場所?

小猴兒爬山爬得累了,吱吱有聲,伸出兩個前爪不停搖動,似乎又在討吃的。

葦江道:“猴兒啊猴兒,哥哥我既無瓜子也無糖,只有亂七八糟靈丹一堆。哪怕只有一顆,若你吃了,保準七竅流血,弄不好就要昇天,你若一命嗚呼,到了閻王爺那邊不要怪哥哥啊!”

猴兒舉起小爪爪,連連擺動,似乎在說無妨無妨,老子死了不要你陪葬。

葦江便丟過去一顆丹藥,乃是一枚最低階的聚氣丹,心道這可是五塊靈石呢。

猴子一把接住,聞了聞,丟在口中,便像吃糖豆般,咯嘣咯嘣吃了下去。

過了片刻,這猴兒嗷的一聲,便炸了毛,打了幾個翻滾,在這水潭周邊跑個不停,嘴裡似乎含了一個燒紅的炭圓兒,嗚嗚怪叫,不停折騰起來。

葦江甚是後悔,道:“猴兒,哥不是說了嘛,哥的丹藥你扛不住,嗚呼了可別怪我。”

猴兒肚裡難受,已是跑得遠了。

見猴兒離開,葦江看看周圍,只聽得風聲沙沙而響,叢林搖擺應和,心道好個修真悟道的場所,在戒指上一抹,取出神農丹鼎,就此煉起丹來。

如今葦江用上神農丹鼎,可謂如虎添翼。除開“生生造化丹”偶爾會失敗數枚,其它靈丹幾乎是一爐九丹,爐爐丹成。

昨天葦江已攢齊八爐築基丹,今日還缺上一爐,便湊夠九九八十一枚之數。

為什麼要煉製這麼多,便是因為數字好聽!

九九歸一,哥有錢!

昨日葦江還問過靜慧,如果要衝玄關,要吃多少築基丹?靜慧正在埋頭踩著一個藥碾子,正忙得滿頭大汗,掉頭回了一句,有多些當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