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小鎮做題家(第1/2頁)
章節報錯
至於已經在紙上寫出來的第三題,他倒是不著急了,後面的題目仍有被卡住的可能,可以等他們被卡住,進行討論的時候讓學姐來敲程式碼。
由於同時完成題目的隊伍比較多,第二題林琛足足等了十分鐘才得到程式判定的結果Accepted,這道題也順利透過了,他們又得到了一顆紅色氣球。
眼下這題顏安雖然思路清晰但寫起來卻並不流暢,畢竟難度不一樣,需要注意的細節也很多,沒有寫第一題時的絲滑感。
但幸在順利完成,第一次提交後得到了Wrong Answer結果,說明答案錯誤,經檢查後發現只是一個資料敲鍵盤的時候沒注意按錯了,修改後再次提交得到了場上第一個白色氣球。
這下馮偉就更氣了,可早已進入狀態的顏安哪還有功夫管他,就連劉希都懶得看他一眼。
時間來到十一點,趁著林琛在寫新題而顏安在攻克第六題,劉希從隨身帶的小包裡拿出士力架餵給他們。
沒時間去吃主辦方提供的食物,那樣的話太浪費時間,他們的每分每秒都要抓緊才行。
正在算題的顏安有些焦躁,他所掌握的常規演算法似乎無法對第六題下手,想不到可行的思路,但如果採用相性跳躍演算法的話,根據相性歸類後得到的不同相性資料經過處理,他能輕易的將其解出來。
要用嗎?
按照賽前章老師的意思,能不用的話最好還是不用。
因為他們的程式碼透過評測機提交後會傳到評委那,當他們看到一種新式演算法,不一定會直接判斷程式碼是否正確,能不能算過。
更大的可能性是他們被新演算法所吸引,然後顏安就得把那天考試時的場景再復現一遍了。
這無疑會對比賽會產生未知的影響,誰也不敢保證結果一定是好的。
可如果不用的話,他就得和林琛一起商量解題方法,將大把的時間浪費在這上面。
這樣想想,很是不甘心。
顏安在紙上簡單的打了個草稿,如果這道題林琛也不能立即解出來,而他們又處於劣勢的話,他不介意用相性跳躍演算法去寫,就當是給這場比賽添點變數。
略過之後看向其他題目,每一題的難度都在上升,賽場上已經很久沒有出現新色氣球了。
所有隊伍中氣球最多的是來自中原師範計算機與資訊科技學院的“大腦噴發”隊和“五年網路三年現場”隊,這兩隊出自同一學校斬獲氣球遙遙領先。
相較之下印象中的強校如水木、申交、平京大學都沒有太過亮眼的表現,他們培養出的正規軍一般在自家門口考試,來這的要麼是感受氣氛,要麼是順帶旅遊。
至於他們對面的五角場馮偉才只有三個氣球,還是最簡單題目對應的紅黃藍。
雖然顏安他們也只有三個氣球,但草稿紙上已經把藍色氣球對應的題目給解決了,只要想隨時都能拿到這個氣球。
而林琛正在寫的則是另一題,已經接近尾聲了,順利的話很快就能得到第四個氣球。
只是在程式碼提交後,評測機返回的結果是Runtime Error,程式執行出錯了。
正興致勃勃準備寫下一題的林琛臉色一僵,提交的程式碼沒有透過,不僅要費時間去檢查修改程式碼,還會被記錄一個罰時。
最終排名次時,出現兩支隊伍解出的題目一樣多的情況,就會按總用時的時長排名,而每一個罰時,都會在總用時的基礎上增加二十分鐘。
為了避免被罰時,他敲程式碼的時候已經很小心了,但還是出現了問題,而且是大問題。
他必須得搞清楚是哪裡出了問題才行,林琛一下緊張起來,流暢的思路被打斷後怎麼也接不上,完全沒有辦法靜下心來找錯誤。
顏安注意到他的緊張,用手在螢幕上點了幾下,“這幾個位置打個點,debug試試,應該是下標錯了。”
這是很容易錯的地方,哪怕思路明確也可能不小心犯錯。別說是林琛,就是換來顏安來也很容易疏忽。
林琛順著顏安的思路找下去,很快便確定了錯誤的位置,在紙上畫了個草稿圖,確認無誤後才開始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