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都是數學,發散思維的效果是一樣的。

拉開家門,燈光隨之亮起。

“BT我拿到ACM競賽的參賽名額啦!而且你給我拿五篇論文也被老師發出去了。”顏安興高采烈的扯了一嗓子。

牆面上立即出現煙花投影,“恭喜您,艦長。” BT的語音毫無波動,作為程式他沒有喜怒哀樂,慶祝也是因為程式分析當前情景適合這麼做。

看著煙花的投影,聽著音響裡傳來的聲音。

顏安臉上的笑容逐漸消散了。

忽然覺得,好像也沒什麼值得慶祝的。

沒勁。

“能幫我查查那幾篇論文投稿的進度嗎?老師投稿給了ACM CSUR,我也不是特別懂這個。”

“正在查詢……ACM CSUR是ACM旗艦期刊COMPUTING SURVEYS的縮寫,朱赤名為計算機概觀,屬於SCI赤科院一區刊物。

今日共收到南都大學投稿五篇,稿件已送往編輯辦公室,正在等待稽核。根據過往審稿速度判斷本次審稿預計需等待三個月。”

“這麼久?”顏安還以為審稿很快就能搞定的來著,畢竟核心思想、方法都寫在論文裡了,只要照著這個思路復現一遍就能證明是否正確,挺容易來著。

他似乎知道了為什麼在放出三項技術後,這個世界還沒一點動靜,光是審稿就用了這麼久,技術變現還不知道得等到什麼時候呢。

要是每項技術都要先等三個月的話,他覺得先研發長生不老藥,然後再造飛船回銘星要比較現實點,至少他不會老死在等稽核的過程中。

乾等不是個辦法,“BT能幫我插個隊嗎?”

“可以,但我必須提醒您艦長閣下,網路入侵將會留下痕跡,存在被人發現的可能,本次風險評估等級為百分之零點零零零五。”

網路世界,凡經過必留痕跡,區別在於如何處理罷了。

入侵系統然後把稿件放在最優先的位置,這種無聊事多半沒人會做,被發現的可能性並不大。

論文期刊的管理系統相對簡單,只有技術團隊每個月會進行一次維護,除此之外通常情況下無人會監管後臺。

就算監管也不一定能發現,發現也不一定能順藤摸瓜找上來。

發現入侵和找到入侵者是兩碼事,後者要比前者更難。

顏安只是一猶豫,便幹了。

很快他就收到了期刊的郵件回覆,稿件進入了“Editor Invited”狀態,意為稿件已經轉給了編輯,正在等待編輯接受。

由於相關材料都是老師給準備的,所以在系統顯示投稿成功時順利完成了相關材料的檢查工作。

接下來就得看編輯們的審稿速度了,後續的邀請同行審稿,由於老師有推薦審稿人,相較來說速度會快些,大概一個月就能完成。

顏安在重新整理兩遍後發現進度成了“With Editor”狀態,意為編輯已經接受負責處理這篇論文了,只要沒有變成“Decision in Process”就表示論文達標且與期刊範疇相符,算是過了第一關。

又重新整理兩遍後發現沒了動靜,估摸著這一階段要等上一陣子,顏安也就將注意力轉移到了離散數學上了。

這玩意學了對掌握資料結構有很大的幫助,學長學姐們在過去一年早就學習過了。

顏安先拿著碧穹星的教材看了前兩章,意外的發現難度不是很高,相較於相性資料結構中難以簡單描述的相性歸類要簡單很多。

到飯點顏安就煮了包白象湊合吃,下午他不打算去機房了,先把這玩意學完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