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著深藍直裰,披著斗篷的楚稚坐在馬上,迎著李月嬌的目光笑道:

「不想竟然會在這兒見到夫人,夫人是來踏青的?」

李月嬌淺笑搖頭:「我家師姐和哥哥今日回京去了,我是來送行的,侍郎大人從何處回來的?」

「餘縣。」楚稚應道。

餘縣是安化郡郡界上的小縣,離著安化城有一百五十多里呢,李月嬌也只在胡家兄弟,還有對門那位高娘子給她說安化郡故事的時候,李月嬌才知道。

她恍然:「怪道侍郎大人如此風塵僕僕,辛苦了。小婦人不敢耽誤侍郎正事,還請大人快些去吧。」

楚稚卻翻身下馬,牽著馬韁道:

「無妨,在下事已經了了。今日風和日麗,在下想賞賞春景,再去那邊屯田上看看,夫人若不嫌棄,可否同行?」

李月嬌聽問,好奇道:

「侍郎要賞春,何必去屯田呢?安化河,東鳳山,都是附近百姓踏青愛去的地方。」

楚稚笑道:「民以食為天,天下萬事,哪兒還有比春種更有春意之事呢?」

李月嬌沒想到他會這樣回答,嫣然一笑:「大人倒是有趣。」

她琢磨了了一下,自己今天確實沒別的事情,方才也的確想要散散心,化解一下離愁別緒。

況且薛鎮對楚稚事那般態度,說明他當是個不錯的官員,便點頭道:

「既然不耽誤大人的正事,那自然可以同行」

楚稚的眼中閃過一抹愉悅,示意了手下人先回城去,自己則慢慢悠悠地牽著馬,走在羊車之側,有一搭沒一搭地和李月嬌說著話。

不過是今日天氣,安化民俗之類,楚稚雖非話多但言之有物,而李月嬌在外人面前雖守禮溫和但亦健談能言,因此二人聊得倒是開心。新

待眾人遠遠地能瞧見屯田的時候,楚稚看著河上緩緩轉動的巨大水車,問李月嬌道:

「我聽人說,如今這屯田上的水利,都是夫人與尊師姐所修?」

李月嬌抿嘴笑答:

「我可沒有這樣的本事,不過是想了個點子,備了圖紙,再著工匠所修罷了。」

楚稚聽說,神色敬佩:

「既然如此,更是說明夫人聰慧,才能想出這等好點子來。」

李月嬌謙遜搖頭:

「侍郎過獎了,工匠一道,許多事情都是先有前人之想,才能有我後來人之思,更要有那些匠人的妙手,才能成真,怎能算是我一人聰慧呢?」

楚稚心底品著她的話,不由感慨道:

「聽夫人的意思,原來匠人一道與我等讀書人也是一樣,都是在為往聖繼絕學。」

「不敢言聖,」李月嬌笑言,「但終歸確實是傳承之道。」

二人說罷,都覺得對方謙和有禮,便相識一笑。

又走了一段路,已經能看到了田上忙碌的屯民,眾人為了不打擾春種,便停在遠處看著。

尤其是李月嬌,瞧見許多人都用上了自己設計的那些農具,心情順暢了很多。

楚侍郎有句話說得對,天下哪兒有比春種,更有春意的事情呢?

一旁,楚稚想起個事情,又問道:

「對了,夫人,在下之前聽說,杜公子為尋一冊書,如今也在安化郡城?楚某一直仰慕杜公子文名,奈何在下事忙,總未能見,恰好在下今日有空,不知道夫人是否方便?幫在下引薦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