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晚李月嬌早早便歇了,至次日天未亮便醒過來,因覺得腰軟腿痠,便在床上賴到天大明才起。

“北邊的早上,可真冷啊。”她抱著被子坐著,含糊地對雲團道。

“是啊,虧了小姐讓多拿秋冬衣服。”雲團服侍她更衣洗漱。

待收拾整齊後,李月嬌推門而出,便看見僕從們都穿著冬衣,在童媽媽的安排下收拾各個房舍,福年、寶年、金年三個小廝更是備了工具,要修些傢俱。

見她出來,眾人手上活不停,只口中道:“夫人早安。”

李月嬌見他們修理東西,心念一動,也來了興致,讓雲團將她的工具也尋出來。

“昨夜我那床有些晃,正好修修。”她笑說。

童媽媽和翠柳剛端早飯進來,聽見這話,童媽媽忙道:

“夫人可閒閒吧,福年他們也做得。到時候傷到手,又要哭的。”

早飯是一碗粳米粥並兩份小菜,一份花捲,李月嬌先喝了兩口粥,放下碗道:“瞧媽媽說的,我都多大了,這點子事怎麼還會哭呢?”

吃罷早飯,她便讓雲團抱著工具,紮了衣服袖口,先挨個屋中瞧了一圈傢俱,大多是好的,但也有個別腿歪了、門鬆了、蟲蛀了、背板散了的。

福年等人見她這般,都讓著她,只給她打下手。

於是乎,眾人擱前面一氣兒拾掇,李大姑娘跟在後面一路修補,一家子主僕其樂融融,歡笑多多。

“夫人如今的手藝越發好了。”童媽媽雖然擔心,但依舊跟著誇讚。

童媽媽是個長得和氣,性格和藹的矮個中年婦人,曾經是唐瑛的乳孃,唐瑛出嫁生了李月嬌後,她又幫著照料李月嬌到了四歲;隨後童媽媽便與家人一道,幫著李家打理田地——五十畝的地,擱大昭京中的那些勳貴人家,都不值得他們看一眼,但擱尋常人家,自算得是一方小地主了。

昔日唐家對童媽媽全家有活命之恩,因此童媽媽為他們照料田產的時候,很兢兢業業,賬目清楚,農事勤謹,深得李賦與唐瑛夫妻的信任,連她的兒子、孫子,都在李唐兩家的資助下進了學,只可惜沒讀出名堂來,秀才都沒中,不過既然能識字算賬,所以當賬房還是把好手的。

後代有了著落,童媽媽對李、唐兩家自然更盡心,是以後來李月嬌出嫁,李賦又置了八十畝的田給她陪嫁後,也一併讓童媽媽照料。

正因此,童媽媽雖不在安陽侯府住著,卻隱約猜到李月嬌和薛鎮之間的不和睦,常常為她煩憂。

現在李月嬌要隨薛鎮往北地來,她便把家中交給男人和兒子,自己要跟過來照顧。

李月嬌正在雲團的幫忙下修一張桌子的瘸腿,聽說後笑道:“媽媽看我,什麼做得都好。”

“好就是好的。”童媽媽很疼愛地說,“與太太小時候一樣的好。”

李月嬌抿嘴搖頭:“可比不上我娘那時候的手藝,我娘是能支撐機巧閣的。”

童媽媽篤定道:“夫人以後也能的。”

李月嬌聽見,問道:“如今不能嗎?”

“如今?如今咱們在安化郡呢,總要回去後才行。”童媽媽笑道。

她沒聽懂這話,福年卻明白了,忙在旁邊插嘴問道:

“夫人難道是要在這兒開個機巧閣嗎?”

“不好嗎?”李月嬌目光灼灼地問,“有我,有你們三個人,嗯……還有錢,我覺得做得的。”

“……小的們可還沒出徒呢。”福年有些猶豫,提醒李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