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王出了鎮撫司後,便直接回了寧王府。隨後他又喚來了劉瑾、丘聚還有朱厚烈,讓他們都想想獻王會推薦誰來擔任禮部尚書一職。

朱厚烈第一個開口,他懷疑禮部的清吏司郎中和員外郎是寧王的人。

寧王則覺得他們的資歷都不夠,按他對獻王的瞭解,就算他們是獻王的人,獻王應該是不會推舉他們擔任禮部尚書的。

可丘聚卻說這幾日他去查過,查出這些人以前都曾去獻王府赴過宴。

聞言,寧王也是眯著眼揉起太陽穴考慮了起來。

“那你們覺得我們除了左右侍郎,還能推舉誰去擔禮部尚書一職?”

卻是半響無人開口。

見沒人說話,朱厚烈也是表達了他的疑惑,問道:“爺爺,烈兒覺得禮部並無任何實權,我們何必在這件事上花如此多心思呢?”

“烈兒,你讓方樂、丁永這些人去打仗他們行,讓他們去治理國家,定會怨聲載道的。”寧王還在揉著太陽穴,“我們現在缺的是能治國的文官。”

“爺爺,三叔不是又會打仗又會治國嗎?”寧王這麼一說,朱厚烈卻是想起了他的三叔朱祐賢,也就是他母親朱祐語的弟弟,寧王的第三子。

朱祐賢自幼文武雙全,任職山東巡撫期間,百姓安居樂業,深得民心。後甘肅軍情告急,他又披掛上陣擔任甘肅總兵,幾戰之後,西部韃靼便未敢再有造次了。連與寧王不和的獻王,都曾當著文武百官的面褒獎過他。

是真正的又能打仗又能治國。

聽聞朱厚烈提到了朱祐賢,寧王也是停下了按太陽穴,開口說道:“你三叔是個例外,可惜了他看了太多書,不該看的也看!導致他太仁慈,不肯幫我們對付獻王。”

“不然以賢兒的能力,我們對付獻王也不會這麼棘手了!唉,不去說他了。”寧王自己也很是無奈,他的幾個子女中朱祐賢是他最喜歡的卻也是最不聽話的。

“既然我們並無合適的推薦人選,那就索性找個不是我們也不是獻王的人去做這個禮部尚書。”寧王說著又看向了坐在右側的劉瑾,“劉公公,馬敢有哪些門生是如今還在官場的?”

“還是不少,小至知縣,大至巡撫,比如河南道御史毛伯溫……”劉瑾身為司禮監掌印太監,官員的任免都是由他批示,能記住的還是不少。

寧王聽著劉瑾的話,卻是邊聽邊搖頭:“有京官嗎?”

“有,通政司參議袁華、鴻臚寺少卿王黎、詹士府大學士白遠……”

“有了……”寧王卻是突然抬起手打斷了劉瑾。

翌日,太和殿內,琉球長史蔡瀚、法司毛龍吟,正站於大堂正中面見世宗,兩旁則是寧王、獻王與一眾大臣。

琉球國的尚真王於年前過世了,世子尚青特派此兩人來請求明王襲封他為琉球王。

“怎麼尚真王過世了這麼久,你們才來啊?”寧王眯縫著眼,很是不滿。

“尚青世子其實已於數月前派了鄭繩大人來大明朝,”蔡瀚急忙躬身朝世宗解釋,“只是途中鄭繩大人遇到風浪遭遇了不幸。世子尚青得知後又馬上派了我二人前來,這才來遲,請大明皇帝陛下明鑑!”

聞言,世宗把奏疏一合,說道:“那的確情有可原,朕現在就冊封尚青為琉球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