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慣性思維定勢(第1/2頁)
章節報錯
那四具屍體的屍檢報告很快出來了。
江練馬不停蹄得又開會分析,這次秦漫不在,因為她被張局招呼走了。
不過屍檢結果,居然和秦漫的大膽猜測出入不大。
因為屍體被燒死得太平靜,沒有逃亡跡象,所以有極大可能當時已經喪失行為能力,先從行為狀態上來說,讓人很容易就認為是焚屍滅跡。
可屍檢報告直接推翻了這個結論。
死者呼吸道內皆有有明顯灼燒痕跡,並在食管、消化道內發現煙塵和炭末,證實了他們的確是活活被燒死的,而不是先殺死,再焚屍。
而因為大部分肌肉組織和表皮組織已經完全碳化,不傷骨的輕微外傷和搏鬥痕跡無法判定。
這些人保持著一個沒有被捆綁的癱軟姿勢,如此平靜得被燒死,這其中一定還缺了一個步驟。
一個能困住他們的步驟。
“安眠類、鎮定類藥物查了嗎?”
郭思言推了推眼鏡,“查了,鑑於死者的死亡姿勢形似昏迷狀態,我們不僅檢查腦部可能存在的鈍擊傷,還檢查了胃部殘留物,和心臟內剩餘血液,詭異的是,不僅沒有外傷,也沒有此類成分,他們就像是在那場大火裡睡死的。”
江練還在不斷推演,事實已經擺在眼前,這些人是先被困在那,然後才被那場爆炸引發的大火燒死的。
可他們為什麼會這麼聽話,中間到底缺少哪一環。
“時間比較緊,我們只能先做這些常規的,江隊,要不要再做細緻的毒物篩查?”
所有人都還是傾向於投毒,先讓他們喪失行動能力,然後擔心毒不死他們,焚屍滅跡,徹底清理乾淨。
秦漫的話在腦海中重複著。
“我不會選擇投毒,我既然能燒死他們,為什麼還要多此一舉?”
他現在把這個問題拋給了在場的所有人。
“兇手有這個能力引爆燃氣管燒死他們,為什麼還要多此一舉下毒?”
賴明傑第一個反駁,“兇手要保證他們沒有行為能力,保證他們逃不出去,保證他們能死在爆炸中,所有證據毀滅在火海里。”
楊雨賀感覺到了不對勁。
“不對,這是我們做反推時常有的慣性思維定勢。假設兇手可以先下毒,致使他們喪失行為能力,那這個時候他就有更多的選擇,悄無聲息得殺掉他們,根本用不了製造一場聲勢巨大的爆炸,來燒死他們。”
陳琦感到調查轉進了一個死角。
“案發現場毀壞非常嚴重,基本上除了燒焦的屍體,沒有留下任何線索,考慮得還真是周到,現在甚至連單人作案還是團伙作案都無法判定。”
江練沉聲,“我更傾向於單人作案。”
郭思言隱隱表示疑惑,“一下子殺了四個以上的人,一個人就能做到?”
江練講述理由。
“從作案手法上來看,兇手用製造爆炸如此聲勢浩大的辦法來殺人,除去單純追求刺激的變態心理,斟酌過後依然選擇這個辦法,就說明他不能一次性做到殺害這麼多人,他不得不選擇這個辦法。”
“再從行動可行性上來看,團伙作案看似更可靠,隱患也會更多,需要高度協調性,比如你負責控制被害者,而我負責引爆燃氣管,這其中不能有任何偏差,要不然同夥甚至是自己都會被炸死在現場。而擁有這種協調性的團伙,挑這種最危險、最多事的方式達到目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所以,我認為單人作案的可能性,無限接近於百分之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