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必須炒他魷魚(求訂閱,求月票)(第1/3頁)
章節報錯
翌日,上午。
季成去了一趟公司,稍微處理了一些事務,隨即便飛往了芝加哥。
在飛機裡的時候他就在琢磨《芝加哥》這部電影。
按照他從現代社會那邊蒐集到的資訊,《芝加哥》實際上在芝加哥的取景並不多,絕大部分都是在多倫多拍攝完成的,照理說不應該在芝加哥逗留一個多月那麼長的時間。
季成估計導演很有可能想節省經費或者出於其他什麼原因,把電影放在了影棚裡拍攝。
其實在影棚裡拍攝沒什麼,只要拍的質量好。
他倒不是怎麼太反對。
前提還是那句話,拍的好。
飛機起航了,頭等艙。
「成先生,你都世界首富了,還為了一部電影特地飛芝加哥?」湯姆有些不解地問道。
德里克這位一向寡言的人都贊同道:「是啊,你日理萬機的,為了一部電影花那麼多精力?一部電影的票房撐死了也就一兩億美元,去掉成本、宣發、院線等費用,到手可能就幾千萬,還不如你隨便買點股票、期貨賺得多呢。」
季成笑眯眯地看向旁邊,「有些商業上的事你們不懂,這電影票房是一方面,它也許賺的錢不是太多,但帶來的反響不僅僅是它本身的價值,還有可能收穫巨大的附加價值,例如現在華映影業退市了,如果有天需要重新上市,那怎麼樣才能讓我手裡的股權變成鉅額現金?」
湯姆呃了一聲,猜測道:「投資者的信心?」
「對,投資者的信心。」季成點了點頭,再次反問道:「那如何讓投資者有信心投資呢?」
德里克莽夫一個,聽到這問題想都沒想直接搖頭。
湯姆稍加琢磨了下,隨即試探著說道:「業績?」
「沒錯。」季成打了個指響,「有業績投資者才會有信心,電影行業最大的業績就是票房,其次才是周邊,例如錄影帶之類,一部電影你們也許可能只看見一兩億美元的票房,數千萬美元收入,實際上它無形之中造成的影響和附加價值遠遠不止這些,另外,一部優秀的電影作品,它不僅僅能讓你收穫不錯的票房,如果未來進入電子時代,也許它的流媒體版權收入都不止當前票房收入。」
「流媒體版權?那是什麼?」湯姆一臉好奇地問道。
季成意識到透露太多資訊了,隨口敷衍了一句,「哦,我想出來的一個新概念,暫時還沒實行。」
說完,他就考慮起華映影業以後的發展了。
是的,當前時代影視作品基本都靠票房、收視率和周邊存活,但進入計算機、手機時代就不一樣了,到時候光是流媒體就能讓影視公司賺的盆滿缽盈。
例如哥倫比亞廣播電視臺出品的《生活大爆炸》情景喜劇,這部片子光是流媒體版權費賣給華納傳媒就超過六億美元,還有另一家媒體報道是十億美元,具體多少內部人士沒透露,這還是一次性賣出去的,就相當於未來五年流媒體版權承包了出去。
實際上華納傳媒可以從中賺取到更多的利潤。
這可不是說笑的,比如《老友記》,這部情景喜劇每年能為華納兄弟賺十億美元,其中的六位主演也依靠《老友記》獲得巨大的財富,每人每年大約能收到百分之二的版權分成,也就是兩千萬。
還有《利刃出鞘》這部電影,製作成本四千萬美元,全球票房收入三點一一億,結果你們猜流媒體版權費賣出去多少?四點六九億美元!比全球票房收入還多!
這還是一部片子的流媒體版權費,如果十部呢?如果一百部、一千部呢?
當然,絕大多數的電影作品經不起時間的考驗,但優秀的作品並非如此,季成只要給華映影
業每年拍個兩三部經典電影片子出來,以後公司哪怕坐在那邊每年都能有鉅額的版權費。
所以他才這麼重視。
況且,如果季成想要把華映影業賣出天價給索尼,也需要拿出業績,沒有幾部賣座的影片,人家憑什麼掏幾十億美元來買你這家公司啊?
……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飛行,飛機在芝加哥奧黑爾國際機場降落了。
如今的奧黑爾國際機場是世界上客運流量最大的機場,人流量非常多。
季成等人一下飛機,便被記者們發現堵住了。
幸好李開帶著人幫他擋住了。
隨後,三個人上了公司芝加哥辦事處的車趕往酒店。
車子裡。
季成在和李開交流。
「電影除了戶外取景之外,全在影棚拍攝的?」
「對,全在埃薩內影棚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