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債券實際上不是垃圾。

它的本質和普通債券並沒有差別,不同處在於發行垃圾債券的公司信用等級比較低,投資者的投資風險就較大。

為了吸引人投資,這些公司會以高利率作為誘餌。

簡單說,就是高風險高利率。

所以,垃圾債券還有另一個名字:就是“高風險債券”。

米爾肯不是垃圾債券的發明者,但是卻把垃圾債券玩出了最高境界,因為他創造了新的遊戲規則。

一九七四年,漂亮國的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攀升,信用嚴重緊縮。

一時間,許多基金公司的投資組合中的高回報債券都被債券評級公司降低了信用等級,淪為了“垃圾債券”,那麼在投資者眼中,它們成了不能帶來任何回報的垃圾。

許多基金公司都急於將手中的低等級債券出手,以免影響基金的質量形象。

這一切,年僅二十五歲的米爾肯徹底顛覆了。

因為他敏銳地發現:漂亮國在二戰之後逐步完善了許多監管措施,旨在保護投資者不會因為企業的破產或者拖欠債務而遭到損失,大公司是不準破產的,它的股票並不會停止交易。

因而債券的信用等級越低,其違約後投資者得到的回報越高。

在他看來,風險和收入是對等的,面臨的風險越大,收益也會越大。

只要企業的前景夠好,這些債券可以買斷手。

事實證明米爾肯是正確的,經他推薦的“垃圾債券”年收益率達到了百分之五十。

短短六年,公司就創造出了四百億美元的市場規模,成為了全漂亮國“垃圾債券”的壟斷者。

到了七十年代末期,在米爾肯的引領下,原來那些看不上垃圾債券的投資者都成了瘋狂的搶購者。

垃圾債券非常搶手,但數量有限,已經無法滿足基金公司的購買慾望。

米爾肯就主動出擊,為小公司發行垃圾債券,讓它併購大公司,因為大公司通常信譽良好,小公司能用大公司的資產與未來現金流作為償還債務的保證,最終以輕撬重作為槓桿,上演“蛇吞象”。

《一劍獨尊》

一九七七年到一九八七年這十年間,米爾肯籌集到了九百三十億美元。

當然,這是他直接替人發行的,不是包銷,事實上包銷更多。

他的公司在“垃圾債券”市場上的份額增長到了兩千億美元。

這個時候,米爾肯已成為真正的“垃圾債券大王”,公司債券買賣部門成了完全意義上漂亮國低階債券市場。

米爾肯雖然不是惡意收購的主謀,卻是這些活動的重要推手。

正是他透過發行垃圾債券,扶持小公司成長,並透過利用“槓桿收購”模型,間接促進了漂亮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併購熱潮。

德崇證券是一家投資銀行。

會客室裡,季成坐在沙發上看著眼前這位目前在漂亮國金融界呼風喚雨、地位舉足輕重、無人能及的金融教父。

邁爾克.米爾肯!

這人四十來歲,面目陰狠,一看就不是什麼好人。

如果說這樣還無法知曉邁爾克.米爾肯究竟有多“壞”,那麼相信看過一九八七年上映的電影《華爾街》的人,一定會對其中大反派戈登.蓋科記憶猶新,而戈登.蓋科的原型不是別人,正是眼前坐著這人。

事實上,米爾肯在漂亮國金融界幹出的事情比電影裡更加的厲害。

可想而知其多“壞”。

打量了半晌,季成澹澹地開口道:“我需要錢。”

坐在旁邊的是米肯債券羅琳女士,正低頭喝咖啡,此前她和彼得.彼得森等人一起認識了季成後就經常往來,關係相對而言還不錯,尤其是在季成百億美元做空日元和西德馬克成功之後,那個小圈子近乎都快以季成為首了,今天她受季成所託,特地陪同一起前來說服米爾肯替季成發行垃圾債券。

邁爾克.米爾肯幾乎沒有半點猶豫,“你大概需要多少錢?”

季成拿起米爾肯美女助理給自己點燃的雪茄抽了一口,沒有吸進肺,一邊吐著煙一邊道:“四十一億美元。”

他要這麼多錢,任何一家金融機構負責人聽見的話,想必都會有些吃驚。

但米爾肯卻顯得很平靜整理了下領帶結,隨即道:“四十一億美元沒問題,但我要知道你要這筆錢幹什麼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