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盲人偷銅錢(第1/3頁)
章節報錯
“大人所言極是,以後老朽一定循規蹈矩,不欺負老實人,說實話,我的兒子非常好,世間難找,盡孝又體貼,都是老朽瞎胡鬧。還好遇到了青天大老爺,為老朽的兒子主持公道,老朽十分佩服,將來,老朽一定宣講大人的美德和判案的智慧,真的讓老朽大開眼界。”喬老兒言道。
“沒必要,這是分內的工作。你們和睦相處,就是這次審判的目的。畢竟你們是長期生活在一起的,如果成為仇人,外人看笑話,也不利於當地公序良俗的建立。傳播出去,對你的名聲有影響,對當地人的名聲也有影響,為了消除這些影響,這次判決就必須要這麼做。透過這麼一宗案子,就讓人們懂得一些道理,瞭解一些法律,不要再以身試法,免得自取其辱。”靳山言道。
靳山說完,宣佈退堂,喬氏父子在筆錄上簽字畫押之後,二人回去,好好過日子,父子還是父子,皆大歡喜,喬老兒透過這次教訓,學乖了,再也不敢胡說,無事生非,不是遇到好人,他就完了。兒子也學到一點道理,就是要有勇氣,對於自己做的事要承認,對於自己沒做的事敢於否認,說話要有魄力,不要太過於優柔寡斷,也不要過分溫柔,該說不,就說不,該幹啥就幹啥。
他們前腳剛走,就有人擊鼓,靳山剛在後院書房看書,就聽到了鼓聲,這又是誰?靳山已經習慣這種生活方式,有時候,真羨慕唐律,他之所以兇猛,是因為自由,想幹啥就幹啥,不像當縣令,必須要幹,不想幹也幹。
擊鼓的是一個小販,販賣棗子,從棗陽縣到老河口縣。中間經過鄧城。
小販姓洪名單一個照字,就是洪照。
洪照擊鼓後,被帶到公堂。
這個時候,靳山已經坐定,身子前傾俯首問道:“下跪者何人?”
“小民洪照。老河口人氏。”
“你狀告何人?因為何事告狀?”靳山問。
“小民告瞎子,不知道姓名。告他偷錢。小民懷疑他偷走了小民的錢,小民的這錢是賣棗子的錢,正準備回家,居住在鄧城這裡的客棧,沒想到遭賊了。”洪照言道。
“到底是怎麼回事?你是說,盲人偷你的錢?”靳山問道。
“是的,小民的錢被瞎子,哦,不,盲人偷走了。”
“你是說,盲人偷走了你的錢?”靳山問。
“對,盲人,盲人偷了小民的錢。”洪照言道。
“你怎麼這麼肯定是盲人偷了你的錢?”靳山問。
“是這樣的,大人!小民途徑鄧城,天色已晚,需要歇息歇息,次日繼續趕路。到了一家客棧,客棧客滿,小二無處安排,就讓小民與人合住,住在一間。這一間也很難得,心想,有個地方睡覺就行,總不至於睡在大街上吧!只好答應,誰知道這間房條件簡直太差了。”洪照言道。
“那你最後住下了嗎?”
“肯定住下了。”
“和那個盲人嗎?”
“是的,和盲人同住一個房間,說起來是房間,實際不是正式的,是一個側廂偏房,很簡陋。裡面有個盲人,他說他來的時候,也比較晚了,客滿,還是苦苦哀求店小二,小二才發了善心讓盲人住宿了。要不然,盲人也要睡大街了。店小二發了惻隱之心,也就是發了善心,看盲人孤苦伶仃,十分可憐,就讓住了,盲人感激不盡。”洪照言道。
“來人,去將盲人捉來。”靳山吩咐道,扔出一根令籤。
捕快領了令籤前往客棧捉人。
店小二知道出了盜竊案,顧客丟了錢,小二心裡惶惶的,不知道怎麼回事。
店小二見捕快來了,問:“官人來此所為何事?”
“抓人!”
“抓誰?”
“瞎子。”
“哦,請隨我來。”店小二言道,帶著捕快到了側廂偏房。
看到那個盲人正在腰間摸來摸去,不知道在摸什麼,不像是腰帶。
他感覺到有人進來,就停止了摸索。
問:“是小二嗎?我可以走了嗎?”
“客官,現在不能走,需要去一趟縣衙。”小二說。
“去縣衙幹什麼?”盲人問。
“你不知道嗎?有人告狀了。”店小二說。
“是不是跟我同住的那個販棗子的,把我給告了?”盲人問。
“你眼睛看不見,還是很聰明的,有心眼。是的,是那個販棗子的,人家有名有姓,你咋能叫人家販棗子的呢?你是眼睛瞎了看不見,人家喊你瞎子,你樂意嗎?”店小二言道。
“小二,老闆,你就是未來的老闆,你批評得對,我錯了。我眼睛看不見,可是聽話聽音,比明眼人還看得清看得遠。耳朵就能代替我完成任務。我的名字就是眼瞎耳靈,名字就是何墨。”盲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