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慧書出來一看,門口站立一老者,鬚髮盡白,不像是凡人,最近發生的事,讓他感到有些無所適從。

“請問老人家找誰?”卜慧書問,同時注意到有一乘小轎在路旁,轎伕正搖著蒲扇閒聊。

“請問卜先生在嗎?”

卜慧書一聽,這老人家還怪懂禮貌,連忙答道:“正是在下。敢問老人家姓甚名誰?來自哪裡?去向何方?”

“小老兒來自縣衙,馬上要回縣衙覆命。小老兒是縣太爺聘請的師爺。”師爺說。

“原來是師爺,久仰久仰!師爺德高望重,早就聽聞大名,今日得見尊容,三生有幸,三生有幸!真是聞名不如見面,見面如見泰山!”卜慧書說。

師爺一聽,嚇了一跳,這瘋子,這呆子,這是瘋書生?還是書呆子?咋就一個都不像?說話不同,談吐不俗,活到古稀之年,已算高壽,也夠本了,不成想有這麼一個奇人!原來讀書過多,會成書呆子,會迂腐不堪,但沒想到迂腐到極點,竟然變得無比聰慧起來!這是什麼道理?

師爺在心裡暗暗稱奇,決定要他當師爺了,這是新師爺,自己當真不行,後浪推前浪,也該讓後生嶄露頭角,或說小荷才露尖尖角,讓後生為朝廷效力,也算是天子之福,百姓之福。

“哦,老朽老眼昏花呢,看不清楚眼前這位就是瘋癲書生現已經正常並且天賦異稟的教書先生卜慧書嗎?”師爺問。

“是的,正是晚生。”

“老朽來訪,目的有二,其一是久聞大名,特來拜訪一探究竟,其二是邀請先生出山,到縣衙輔佐尹堅縣令,老朽要告老還鄉,縣衙事務有心無力,捕快有勇無謀,老朽有謀無勇,需要先生伸手相助。不知先生意下如何?”師爺問。

“很好!善哉善哉!師爺老謀深算,不留在縣衙乃大損失也!不如師爺繼續為尹縣令服務,是當今百姓之福。為何要告老還鄉?”

“剛才所言,想必先生已經聽的明白,不消老朽囉嗦,老朽有心無力,的確如此,不再多言,老朽為父母官選拔良才推薦,乃是老朽為尹縣令獻計獻策最後一件功德之事。還望先生玉成此事,拋卻所有,毅然共赴國難,為尹縣令為一方百姓謀福祉,真乃幸甚幸甚!”師爺說。

“晚生深知救國救民乃大義,無奈晚生學疏才淺,無力擔當大任,教書育人尚覺艱難,何況去幹大事業。再說,晚生瘋癲痴狂,無意功名,亦未參加科舉考試,不是國家棟梁之才,不為國家天下社稷所用,為何要勉為其難呢?好比是晚生能挑擔五十斤,偏要給晚生一百斤,結果可想而知,人貨俱損,得不償失,人貴自知之明量力而行,方為智慧之子。”卜慧書言道。

“不必過謙,老朽實難從命,後生可畏,在年齡上,老朽虛長這一大把年紀,虧欠朝廷,愧對家鄉父老鄉親,先生博覽群書,正是大有可為之際,不可在世外桃源獨享清閒,要曉得不少冤枉之人期待昭雪,要讓正義充滿人間,讓人人都知道我國國運昌盛,黎民百姓安居樂業,讓世界更美好,要驅除邪魔,匡扶正統,讓人人安心。老朽看先生有大志,苦於無平臺可以施展才能,現在老朽告老,騰出位置,給尹縣令請來左膀右臂,輔佐尹縣令治理一方土地,給百姓幸福滿足,老朽完成任務,亦感到十分滿足。老朽大半截身子已經入土,在入土之前,還希望多多造福一方,故,不得不來此地拜請先生出山,不知意下如何?”師爺說,其言,聽起來字字鏗鏘有力,鑿鑿有聲,落地成坑。

“既然師爺竭力舉薦,鼎力抬愛,晚生倒無牽掛,要走便走,不需多言。只是師爺來之迅速,晚上的確不知其可,晚生別無他物,略煮粥待客如何?”卜慧書說道。

“呵呵,並非老朽舉薦,實乃尹縣令自己舉薦,不過,老朽離開尹縣令並非他故,實乃老朽老邁,不能為尹縣令出謀劃策,倒要請先生出馬,尹縣令早已認識先生,不過,先生不知尹縣令。”師爺言道。

“哦,有這等事?”

“沒錯。前不久有一人來此地討水喝,先生可有印象與否?”

“當然,晚生家徒四壁,無處棲身,暫居破廟,張各莊李各村村民合力搭建茅舍,作為棲身之所,帶教幾名學生勉強戶口,一晚有人來訪,晚生看那人生的骨骼清奇,非同世俗之人,就有緣分多攀談,聊到奇案,晚生隨口一說,並不在意。何況,晚生無意功名,教學生認得幾個字,免得被黑心人欺負,認識賬本即可,知道斤兩,僅此而已,並無雄才大略,隨便說說,並無縣令之說。略備涼水,實屬無奈。但凡有點心獻上,晚生不是小氣之人,一定會奉上。晚生亦想煮茶待客,無奈來訪者僅要一瓢飲,別無他法,只有成全。原來來者並非真渴,如果真渴,一定會做牛馬飲,一飲而盡,看樣子來者書卷氣濃厚,即便來討水喝,亦顯出斯文模樣,令人欽佩。”卜慧書言道。

“那個人就是尹縣令,他微服私訪,為了辦案。綠肥紅瘦爭奪嬰兒案只是其中一件,還有一件更加棘手的案子,辦不了,老朽無能,亦辦不了,只有另請高明,這不,老朽來此地請先生出山,萬勿推辭,老朽感激不盡。”師爺言道。

“難怪他談到案子津津樂道,並不像普通百姓那樣討論案情,不過,晚生不能妄加猜測,只有隨便支招而已。”卜慧書言道。

“明白,原來先生隨便聊聊,就可以破案,如果認真起來,那麼就沒有難破的案子了。老朽佩服佩服!”師爺言道。

“嗯嗯,晚生被人恥笑,臭名遠揚,冠之以名,乃痴狂呆傻書生,一事無成,無用無能之輩,連孩童都圍攻鬨笑,真是苦不堪言。”卜慧書言道。

“老朽愛打抱不平,先生和他們無冤無仇,亦非欠錢之人,他們何故如此待人?真是欺人太甚!”師爺言道。

“俱往矣!晚生不計較,村民非讀書之人,不明事理,孩童懵懂無知,均可原諒。不用記仇,無需怨恨。”卜慧書言道。

“老朽看先生前後判若兩人,是否能告知老朽一二,讓老朽領教?”師爺問道。

“並非如此!晚生沒有改變,天地良心仍在,只是發現看問題能找到關鍵,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辦案道理一致,多思考,自然會發現端倪。不過,奇怪的事,晚生對蹊蹺案子的興趣越來越濃厚,這個令晚生無法理解。經師爺指點,晚生悟道一二,多做事,為民謀福祉有望成為現實。”卜慧書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