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萬流歸源秘法看起來是一種魔道味道十足的秘法,很多人在知道萬流歸源秘法的情況之後,心底下意識的就會把它歸攏於魔道秘法,心底下意識的開始排次它。

對此,周建國會直接說一句:這是太年輕,沒有遭受過社會的毒打啊!

對於周建國來說,他心裡面沒有什麼魔道,正道之類的區別,只要是對他有用的,他管它是魔道秘法,還是正道秘法呢,都會直接拿來就用。

再說了,你真以為那些正道宗門裡面,真就只有正道秘法,而沒有什麼魔道秘法嗎?

呵呵,你真要這樣想的話,那你就真的是太年輕了。在這裡,周建國可以百分百向你保證,正道宗門裡面,照樣存在著魔道秘法,並且數量還不會少。

想想看,在很多正道宗門遇到滅門危機的時候,是不是會有很多人使出‘天魔解體大法’之類的魔道秘法,來提升自身的實力,或者直接和敵人同歸於盡。

這樣的秘法,就是魔道秘法,你怎麼否定都不行,所以說,修煉秘法其實不存在什麼魔道,正道,只存在是不是對自己有利,只要是對自己有利的,那就是適合自己的正道秘法!

你相不相信,要是周建國把這個萬流歸源秘法交給李自強那邊,李自強他們照樣會第一時間使用這個萬流歸源秘法所以說,所謂的正道和魔道,只是人為的製造矛盾。

在真正的聰明人眼裡面,其實不存在什麼魔道和正道的區別,對於他們而言,只論利益,不論其他。什麼魔道,只是上面的人,用來糊弄下面的人,用來對付敵人的藉口罷了。

這就像是很多皇帝一樣,實際上有些皇帝很有作為,但是因為不受文臣們的喜歡,或者說嚴重阻礙到了文臣,還有文臣背後的那些利益既得者的利益,所以,在史書上面,相應的記載就變的很不友好,甚至於還故意抹黑這個皇帝。

類似的例子有很多,像是明朝時期,幾個有為的皇帝,都被那些文臣們冠上了一個相對惡的名聲。

永樂皇帝朱棣,相信大家都應該知道,這絕對是明朝所有皇帝裡面,排的上號的一個有為皇帝,可是,那些文臣們是怎麼對待朱棣這個皇帝的呢?他們是極盡的諷刺朱棣。

看看這些文臣們給朱棣取的這個年號吧,永樂,這個年號聽起來確實是很不錯的樣子,但是實際上,這是那些文臣們對於朱棣的鄙視,或者說諷刺。

因為永樂這個年號,實際上早就誘人用過了,而且,還不是一個,足足有三個。

第一次被使用十六國時期張重華.

張重華,字泰臨,一作太林,安定郡烏氏縣(今GS省PL市)人,涼武王張軌曾孫,涼明王張寔之孫,涼文王張駿之子,前涼第五位君主(346年–353年)。

張重華自幼寬善端重,沉毅少言,建興三十四年(346年),張駿去世後,正式繼位,年號永樂。自領太尉、護羌校尉、涼州牧,封西平郡公,假涼王,張重華在位時期,重用賢臣謝艾,抵抗後趙和前秦的進攻。

第二次被使用是在五代時期。

這一次使用永樂年號的人名叫張遇賢,五代時博羅人,原任縣吏,舊志稱其“家有神,能言人之禍福。”

924年群眾擁護他反抗南漢,並推稱為中天八國王,改紀元為永樂,設定百官,穿紅色衣服。

南漢主劉玢派遣越王宏昌、循王宏杲帶兵圍攻,遇賢被困,得指揮使陳道庠相救。

遇賢便取道東方諸郡,入循州(今惠州),殺刺使劉傳,復統率10多萬人,越過梅嶺攻打贛南,擊敗贛州節度使賈浩。後來,被南唐邊鎬所敗,投降南唐,被殺於建康。

第三次使用則是在北宋時期,並且使用這個年號的人,相當有名氣。

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方臘在睦州幫源發動起義,自號“聖公”,年號“永樂”,設定官吏將帥,建立政權。不久佔領杭///州,並得到多地響應,東南震動。

宣和三年(1121年)初,被童貫率軍擊敗,方臘率餘部退守睦州青溪幫源洞和梓桐洞。四月,方臘在梓桐峒的石澗中被俘,被押解京師,於八月廿四日被處決。

所以說,永樂這個年號到朱棣這裡其實已經是第四次被使用了。

前面三個使用永樂這個年號的人,沒有一個是有好下場的,一個個都是被殺,所以,永樂這個年號,用封//建一些的說法來說的話,它坊主!

相信朱棣那些手下的大臣們,都應該是知道這一點的,所以,只要他們心裡面尊敬朱棣這個皇帝,是絕對不會給朱棣取這樣一個,帶有‘坊主’性質的年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