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曠世海戰(上)(第1/2頁)
章節報錯
舉世伐秦在定統一年就遭受全線挫折。
西線屏山一戰被新朝武者軍隊和數千常規部隊悍不畏死的阻擊中損失了大量機械蜘蛛,樹神更是被山神反殺,後來宗庸、宗凡一通大鬧,大軍直接退出屏山。
東線戰初時被強行踏入聖陣師境界的小澤山道拼掉了十名高手,後續雖然從南線調撥了一些高手,但在東山州的“不抵抗”狀態下,東線控制的半個東山州內,處處戰火,導致前線進軍乏力,被洪盟正面部隊所阻。
安裝最新版。】
南線因為至強接連幾場大敗,亡靈使戰死,餘人逃出大秦,導致高階戰力缺失,軍隊先是被太極圖洗了一遍,又被大秦的幾位至強趁機對軍隊展開了屠殺,孫殘趁機掩殺,直接趕回了海上。
對大秦來說,定統一年是好運連連的一年,一切都向好發展,“定統”這個年號也有了幾分應有的含義。
只是對於大秦三方真正的決策者眼中,一切都沒有結束,正面戰場上西線、東線幾乎是一面倒,反而是侵略軍最為強大的南線處於正面僵持的狀態,不過大秦有苦自知,這種不計代價以血肉鑄成的防線並不能維持太久。
也就是說雖然三面戰場雖然都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起碼破碎了外族一擊而定的計劃,但戰損和損耗非常嚴重,真正佔據上風的依然是高階戰力。
這與千年前的那場戰爭何其相似,依靠的依然是武者和術士,略有不同是千年後的大秦正面戰場也有了抵抗之力,而外族也有了變種人這一助力。
一切又變得無跡可循、無可預料。
僅靠至強的優勢,看上去在向好發展,誰都知道,舉世之力不會真的就比大秦一地少。
事實也的確如此,燈塔國、哈里國、東正國、破碎大陸聯盟國四大國在戰場受挫之後,痛定思痛,將各自國內留守的高階戰力全部調往東部戰場。
僅剩的教皇、沙人、神之念、風神四位至強其實不論是大秦還是洪盟都已經不是對手,但對於國內紛亂的東正國和懼怕報復的哈里國而言,他們沒有退路可選。
四大國六片大陸糾集了十位至強級別的高手再次趕赴戰場,而進軍策略也發生了改變。
或許是山神和宗凡的組合太過強悍,西線只留下了部分兵力,主力全部轉移到了南線,百嶽州、吳州、待州、東山州四州之地成為主要戰場,東線與南線連成了一片。
這讓大秦有些措手不及,尤其是待州原本就不是主要防禦方向,成為了侵略大軍的突破口,連帶著東山州、吳州戰場全線失利,侵略軍以更猛烈的姿態直接在四州戰場橫衝直撞。
而大秦的至強、洪盟的至強幾次出手都未能取得戰果,外族至強們終於收起了驕傲,明白單個戰力無法抵擋的事實,開始抱團。
十四名至強,七名一組,在東面和南面各自佔據了優勢,尤其是洪盟,宗庸數次面對七位至強,幾次陷入危機,高層武宗級別的戰力也損失的數位,宗凡不得不放棄屏山這一地利返回,與宗庸聯手,抵擋住了對方,但也沒有了優勢。
至定統一年年末,大秦再次陷入了全線戰危之中,自西向東的西屏山州、百嶽州、吳州、待州和東山州全部淪陷。
西屏山州無戰事的新朝,與大秦協商之後從西屏山州南下接防了百嶽州,大秦也是毫無辦法,明知道新朝接手百嶽州,百嶽州就變成了新朝的地牌也無可奈何,不給新朝也會丟。
至此,新朝在百嶽州依託山地地形,以西屏山州為戰略縱深,與侵略軍形成了僵持。
最慘的是南線,大秦在吳州和待州兩個方向上死傷慘重,節節敗退,戰線一直被推到了衛州,而衛州之後就是大秦的心臟,帝州。
東線東山州本來也是難以抵擋的結局,洪盟東北三州的大本營,透過半島國多次出兵,襲擾東線大後方,這才讓東線部隊無法全力進軍,同樣進入了拉鋸狀態。
大秦內部一片混亂,有些人已經偷偷藏好了侵略國的旗幟,準備亡國之後就當“順民”。而大秦高層也存在各種悲觀,有人主張死守衛州,在衛州與侵略軍決一死戰,也有觀點認為應該遷都,遷都至慶州,這樣戰略縱深會更大一些,同時也徹底讓出了大秦腹地,與新朝、洪盟形成三面之勢。
諸多言論,莫衷一是。大秦真正的決策者九門家主們態度卻非常統一,堅決抵抗到底。
這些高層們最不缺少遠見,他們知道,對於平民百姓來說或許還可以淪為下等民、奴隸活命,但九門這樣的根深蒂固的統治者一定會被清洗,容不得他們有其它心思。
為此九門也前所未有的拿出了真正家底,不留餘力的支援戰爭,高手、資源再不保留。
大秦軍師孫殘穩坐軍營,面對越來越大的壓力依然沒有出動武宗高手,在九門家主的支援下沉住了氣。
新紀元10023年,新年,大秦籠罩在陰雲之中。
“三線僵持,敵軍雖然勢大,可已經沒了橫推大秦的銳氣,時候到了,他們第二波地面部隊已經在路上了。”孫殘終於召集了所有武宗高手,準備截殺大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