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洪盟水深,十三門(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正經沉吟片刻,“具體跟我說說這個投票是怎麼回事。”
婁千從地上坐了起來,整理了一下衣衫,做到了劉正經旁邊,除了額頭上的一塊青紫,又恢復了那副翩翩公子的狀態。
“洪盟每逢大事不訣,就由長老院發起仲裁,十三門各有一票,票多者決議透過,洪盟上下皆從。此次洪盟大會是發起仲裁決議的最好時機,保守派一定會發難。”
“所以你們是激進派,而且目前票數處於弱勢?”
婁千答道:“準確說我們是主戰派。大概千年前,外族入侵,洪盟與九門摒棄前嫌共抵外侮,而後進入了漫長的和平時期,這期間誕生了保守派,他們主張與大秦和平共處,共同建設大秦。”
“而我們主戰派,堅持洪盟的祖訓,推翻九門,數百年來大秦科技崛起,洪盟愈加勢弱,盟內保守派勢力一直強勢,導致數百年來洪盟一直走的是和平路線,盟內凝聚力下降,戰意不足,實力不斷衰退,直到總把頭接任以後,略有改觀,但仍然受那幫軟骨頭制約。”
劉正經聽著婁千的講述,知道這段話裡肯定有主觀成分在其中,不過劉正經總體上也認同主戰派的主張,九門這種腐朽存在,想要改變比推翻更難,只會不斷削弱自身的反抗意識。
“十三門都有哪些?目前你們幾票?”劉正經問出了至關重要的問題。
一直以來劉正經都自認為是洪盟的編外人員,也沒有打聽洪盟的具體情況,像洪盟十三門這種連大秦都掌握不清楚的組織架構在他眼裡應該是機密,不想過多深入。
如今他意識到自己和洪盟的關係已經很難因為自己的意願而發生改變,有劉三更和宗庸在那,即便自己拒絕加入洪盟,在大多數人眼中恐怕自己仍然算是洪盟的人。
“洪盟自創始之日起就設了十三門,核心層就是總把頭,一坐堂,兩護法,十三堂主與長老院。設總堂、兵堂、刑堂、法堂、諜堂、財堂、禮堂、學堂、閻羅堂、魚龍幫、百花會、天工閣、長老院。”
劉正經倒目前為止只知道總堂、兵堂、刑堂、閻羅堂、魚龍幫、天工閣和百花會,至於其它堂根本沒聽說過。
“給我講講這十三堂吧。”既然註定與洪盟拆解不開,那就好好了解一番。
婁千毫無保留的意思,一個向劉正經介紹。
“總堂,位於祖地平陽鎮,統轄十三堂,有召集盟眾、協調各堂運作、調配資源、調解糾紛、釋出命令等職責,算是洪盟的權利中樞,堂主為坐堂,下轄秘書處和傳令處。很多時候總堂都是由總把頭直領,所以不設坐堂,但如今我們的總堂卻是有坐堂。”
說到這他略一停頓,劉正經不知何意,就聽到他繼續往下說。
“兵堂,堂口不定,常年更換,司職選兵、練兵、統兵、統|戰,閒時不現世,現世不太平,理論上有了總把頭授權的兵堂,可節制諜堂、財堂、天工閣。由堂主總管,掌兵令佐之。”
“刑堂,執掌盟內刑權,監察盟眾,懲治犯規弟子,誅殺叛徒。設一堂主、一監查使。”
劉正經打斷問道:“現在刑堂堂主是誰?刑堂有多少人?”他的身上就有一個監查使令牌,聽上去監查使還挺重要的。
婁千面色古怪,“近幾百年和平政策,導致各堂相對獨立,刑堂執法困難,日漸式微,至今……加上你還有四人,堂主是宗凡宗師叔,不過問事務,下面還有兩位執事,分別是張大海師兄和無麵人師弟。”
見劉正經有些興趣缺缺,婁千又補充道:“刑堂雖然勢弱,但職司尚在,權利尚有,堂主不過問事務,你就是話事人,這次很可能就由你代表刑堂。”
劉正經若有所思,“那位刑堂堂主是什麼樣的人?”
“你應該見過,平陽鎮那位……喜歡種地的老人家,他也是我們洪盟的右護法。”
老農!這個老頭算是劉正經見到的第一個洪盟的人,沒想到還是自己的直屬上司,難怪當初會在鐵匠鋪裡撿到刑棍,早該猜到的。
“護法?”
“嗯,洪盟有左右兩護法,一般由刑堂和法堂堂主兼任。”
“你繼續。”
“法堂,司職盟內審判、定刑,盟內高層或有爭議的事件,交由法堂審判定罪,再交由刑堂執行。”
“理解,刑堂和法堂就相當於一個是法院,一個是檢察院。”
“基本差不多,法堂設一堂主,一賞罰使。”說到這再次停頓,劉正經卻在梳理前幾堂的司職,沒注意到婁千的停頓。
“諜堂,也叫諜組,顧名思義,負責洪盟的諜報,設堂主一職,但幾千年來諜堂與魚龍幫、百花會配合較多,智慧也有重複,所以現在已經沒有諜堂,諜堂一分為二,魚龍幫與百花會各領一支。”
“往屆諜堂這一票因為百花會和魚龍幫的意見不統一,所以自動作廢。”
“財堂,負責洪盟主要的錢財進項,他們潛伏在世俗之中,透過種種手段為洪盟提供財務支援。設堂主和賬房。”
“禮堂,掌管洪盟族譜、祭祖、入盟儀式、禮數傳承,算是盟內最無用的一堂,設一禮官,都是些古板無趣,因循守舊之人。”
劉正經從婁千的語氣裡自動將這個禮堂劃到了保守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