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沒有說大話,第二天他就拿著一份方案找到了鄭南。

「鄭廠長,我認為現在無法推進更高製程的主要原因,除了一個是光刻技巧外,還有更重要一點就是無法制作相應的光掩模。」

接觸式光刻的原理就是用光這把刻刀透過光掩模這塊遮光板,把想要的晶片圖案1:1等比例投射在下面的矽片上。

也就是說下面晶片能做出多精細的製程,首先得取決於你能做出多少的光掩模,你不可能拿一張一毫米的光掩模做出10微米的晶片來,相反你要是能拿出一微米的光掩模,也未必不能做出一微米制程的晶片。

「光刻技巧這方面我不懂,所以給不出任何建議,但對於更精細光掩模的製作,我卻有一個好想法。」

「我看過無線電廠的光掩模製作,都是直接拿刻刀在光掩模玻璃上刻畫,這種技術註定無法往更精細推進,而我的想法是如果我們能用一臺高畫質相機,先把晶片圖紙拍下來,利用相機的縮放技術曝光在底片上,再想辦法把底片做成光掩模,就能得到一張高精度製程光掩模了。」

鄭南很有興趣:「李主任你可以呀,這想法可太好了!」

的確,相機的工作原理就是將一幅大畫面縮放儲存在一張一寸大小的底片上,那麼現在如果把晶片圖紙利用這個原理縮放到底片上,確實可以得到一張微米級別的光掩模。

「不過這裡有兩個問題,一是縮放比例,多大的圖紙經過相機多少倍縮放比例能得到一張合適的底片;二則是這種相機底片怎麼做光掩模,材料都不一樣吧。」鄭南提出自己的擔心。

李興卻大手一揮表示這都有辦法解決,第一點他可以周密計算,同時也要多做實驗。

而第二點就更簡單了,李興說底片的材料跟光掩模天然接近,幾乎不用做太多處理就能直接使用。

鄭南點頭表示理解,就跟現在學校裡用的那種投影幻燈片一樣的原理。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相機。」李興說,「因為這一步最重要的是在底片上留下紋理分明的圖案,必須要高畫質相機才行,普通的家庭相機根本達不到目標。」

李興不好意思看了鄭南一眼表示可能還得去麻煩許主任:「畢竟這種高畫質相機只可能電視臺才有。」

鄭南點頭表示沒問題:「我待會就給她打電話,能借就借,不能借我們就租,或者透過許主任那邊的關係買,因為這東西以後要用的時候會挺多。」

說完李興這邊的事情,鄭南也拿出了自己的筆記本遞出去:「李主任你看看這是我昨天晚上想的一種投影式光刻機構造,你看下能不能實現。」

李興那邊在努力,鄭南也同樣沒閒著。

或許鄭南不是晶片工程師,但得益於後世的資訊大爆炸,尤其後世又是在光刻機上被卡脖子的時代,因此各種關於光刻機的科普影片滿天飛,鄭南也真真假假看了一腦袋。

現在李興在升級光刻機技術上遇到了瓶頸,自己怎麼樣都得拿出點東西來,要不然就太對不起重生者的身份了。

別人重生都抄歌抄詩詞,自己抄個光刻機構造不過分吧。

況且自己這也是為了華夏晶片的崛起而抄,是有理想的!

李興才拿起來,然後就傻眼了,好半天才苦笑著說一句:「鄭廠長的繪畫技藝有點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