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電子廠向無線電廠訂購五千塊晶片的簽約儀式在無線電廠的禮堂裡舉行。

由於鄭南事先說明不對外聲張,因此只有無線電廠宣傳處記者手中的照相機,記錄下了這一珍貴的畫面。

可能對於幾年後得知一切真相的陳周義來說,他會恨不能把照片全撕了,再怒罵鄭南就是個大騙子,但此刻的陳周義卻興奮揮舞著合同,告訴全廠職工,他為無線電廠帶來了半年的收入,為無線電廠保住了光刻機。

無線電廠的廠職工們都很高興,因為這三百萬收入就意味著他們至少小半年不用擔心工資問題,準時發工資,就是這個年代最幸福的事。

鄭南也很高興,因為銷售處在寧海和嶺南那邊打聽的訊息也傳回來,晶片代工價格基本都在一千塊錢上下,而自己能以六百塊的價格拿下,絕對是值得慶賀的。

陳周義很不理解這麼大的事情,鄭南為什麼不想大肆宣傳。

“這可是三百萬的合同,肯定能上江夏晚報頭版頭條的!”陳周義說。

的確,這年頭就是鋼廠那樣的大型央企,恐怕也沒多少這麼大額的合同生意,現在被調侃“日薄西山”的電子行業做成了,就是最大新聞。

鄭南卻告訴他悶聲發大財才是最好的,畢竟寧海還有一個東方音響在盯著,鄭南可不想露出太多馬腳,還是打他一個措手不及的好。

此外這次的事情也給鄭南敲響了警鐘,研製光刻機的事情必須儘快提上日程了。

為此幾乎是在簽約儀式結束的當天,鄭南就找周敏德和李興開會研究了這事,周敏德和李興都搖頭表示直接研製光刻機並不現實。

他們告訴鄭南光刻機是非常複雜的結構,首先他們沒有設計圖紙,然後就算有設計圖紙很多零部件也搞不到。

“當初江夏電子廠為了一個元器件,做了整整一年,壞了的元器件都是一車一車往外運的,現在根本不可能了。”李興說。

的確,現在都講究一個經濟為先,誰還能這麼不計代價去做一個零件呢?

當初是沒辦法,才集合全國幾百家電子廠搞出的光刻機,正是因為這麼珍貴,整個九湖省,也只有無線電廠那一臺。

所以周敏德和李興給鄭南的建議都是先想辦法買一臺光刻機,一邊用著一邊研究,這樣的價效比最好。

可接下來又犯了難,因為他們都不知道光刻機應該到哪裡買。

李興告訴鄭南當初他們都是透過局裡下任務生產相應的元器件,至於這些元器件是什麼用途,又是運到哪裡去組裝,他們就一概不知了。

“要不去問問陳周義?他們都買來了,肯定知道。”李興說。

這是個好主意,可實操起來卻有些難度,畢竟光刻機可是無線電廠最引以為傲的技術,怎麼可能會隨便透露給外人。

不過這也難不倒鄭南,鄭南以視察生產車間的名義去無線電廠,再詢問光刻機的生產效率,最後以增加生產效率為名義旁敲側擊詢問,比如增加一臺光刻機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