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範先都這麼說了,那顧徹也沒什麼好猶豫了的,約一個走起!

錄歌房位置有限,只有四個,大家都互相推讓給別人先進去錄。

顧徹打完電話後,一錘定音道:“你們先進去錄,我明天再錄,我請了一個專業混音師過來幫我錄,他明天到。”

這麼一說,其他選手也就不再推讓了,紛紛走入錄歌房。

錄歌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哪怕夏國的科技很發達,但想要保留住歌手的味道再還原出高畫質的音質,還是有點困難的。

許多混音師傾向歌手一句歌詞一句歌詞的錄,是因為往往歌手唱歌時氣息處理的不太好,雜音太重,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把歌手的本色味道也給去除掉了。

一句歌詞一句歌詞的錄,感覺OK就過,然後再一句句拼接起來,在高科技的處理下,人類的耳朵是分不清如此精密的處理方法,誤以為這就是歌手的原聲。

這也算是一種欺騙,電子歌曲裡聽到的永遠都是最完美的一個版本,也是最不可能在現場裡聽到的版本。

但這種錄歌方式,從一開始只是給那些控制不好氣息的歌手這麼錄,發展到現在已經成為了一種常見錄歌方式了。

不僅僅是給新歌手,許多老牌歌手包括天王天后,也會嘗試這樣的錄法,只要處理得好,歌曲呈現出來的效果會更完美。

當然,也有一些歌手不用這樣的錄法,更傾向於以唱的方式去錄。

這麼錄製優缺點都很明顯。

缺點時氣聲會比較重,但優點也很明顯,歌曲唱出來會更加的充沛有感情。

感情這玩意兒吧,說不清摸不著,但切切實實能體現在歌曲中。

有些選手的歌在電子音樂裡感覺不出那一股感情,但在現場表演裡卻能讓觀眾感受到歌曲裡蘊含的那一股飽滿充沛的情感。

而有的歌手則相反,電子音樂可以,現場唱卻不行。

這兩種歌手,其實說不清哪種好哪種壞,大家的實力也是有的,只是表達歌曲側重的方式不同。

不過現在音樂綜藝大行其道,對許多歌手現場演唱的功力也越來越高,所以人們往往會更加偏向認為現場演唱好的歌手唱歌實力更好。

而顧徹,別的他不敢說,但這現場演唱的功力,絕對是吊打一眾歌手。

跟戲劇演員比唱歌氣息,他們就沒在怕的!

翌日,周範先一早趕來大東村裡的錄歌房,提前拿起顧徹要錄製的歌看了看。

他昨天晚上就趕來了大東村,自費租了一間酒店住。

顧徹問他住哪裡,他怕顧徹有負擔,直接說在朋友這裡住。

周範先自認為,他也是無比善解人意了,只求顧徹能多多感受到他的誠意。

當然,周範先也會找個合適的時間對外透露出去,他沒住朋友家,其實是自己住酒店,還會故意透露進入顧徹的耳朵裡。

這樣做不是為了讓老闆愧疚,而是為了讓老闆多多記住他,以後可以更多地照顧他生意!

在人情這一塊,周範先拿捏得死死的。

顧徹一共要錄製五首歌。

其中四首歌是節目裡要播出的,也會被放入到個人首張電子專輯中。

而還有一首歌,則是會選擇在八月一號正式發行,這一首歌,就是《夢迴故苑》!

如果換成是以為不熟悉的混音師,可能一首歌就要錄製一天。

但周範先已經跟他合作了很多次,懂得他想要怎樣表達,所以顧徹暫定花兩天的時間來錄製歌曲,一天錄三首,另一天錄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