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淞的舞臺彷彿點燃了一個訊號,接下來出場的明星,每個舞臺都設計的比較精心,歌曲也比較歡快激昂。

這對於觀眾來說,是一場很漂亮的視聽盛宴。

但對於競演歌手來說,這樣的排位就不太美妙了。

連續三個歌手出場,唱的都是比較歡快的風格,一些歌手都回過味來。

李奕這是故意的啊!

他是故意把現場唱快歌的歌手,安排到第一期!

目前出場的歌手,演唱的曲風都比較歡快,而在當時錄製的時候,這些歌手的排位其實都比較靠後。

第一期會將所有歌手的出場全都剪輯下來,整場比賽高達兩個半小時!

如果李奕導演真的想要用快歌來開啟局面,那麼接下來上場的歌手還是會以快歌為主,等到了一定的轉折,才會轉向慢歌。

不約而同的,那些歌手都想到了一個人:

顧徹!

當時在競演現場時,顧徹就是慢歌選手,他唱的歌曲娓娓動人,特別深情。

想到這一期主打的就是顧徹,歌手們已經能想象到李奕會怎麼安排了。

要麼就把顧徹放到中間,作為快歌與慢歌的一個分界線。

顧徹的出場,就標誌著慢歌的到來。

要麼,就是把顧徹放到最後,讓觀眾全程從頭看到尾。

很快,經驗老辣的歌手就把想法定在了第二個上。

李奕是一個商人,所以從第一期剪輯開始,他也是站在商人的角度來剪輯。

他的目的不是討好歌手,而是討好觀眾。

觀眾興致勃勃地點進來看歌手們競演,肯定就不是看慢悠悠的慢歌,透過炫麗的勁歌熱舞先把進來的觀眾留住,採取慢慢分級的方法,由快歌過渡到慢歌。

這帶給觀眾的體驗感會非常好。

可帶給歌手的壓力,卻會非常大。

有一位歌手在節目裡出場順序比較靠前,但在競演現場時是倒數第三名出場的,看見這個剪輯,臉色都黑了。

還好不是所有歌手聚集在一起觀看,不然他此時臉上的表情藏都藏不住。

李奕的做法太過分了!

“這就是李奕說的第一輪考慮到各種不確定性,所以競演時按照現場抽籤順序進行出場,但在播放時會全部打亂順序?”

“這不是打亂順序,這分明是給某位歌手讓路啊!”

“就為了這麼個新秀級別的歌手,值得嗎?讓我們這些老歌手都給他墊刀啊!”

不用猜,這位歌手都知道李奕的想法是什麼,絕對是把顧徹安排在最後一位出場。

不放在最後,怎麼對得起之前那麼多鋪天蓋地的營銷?

不得不說,某種方面,李奕對顧徹也是真愛了。

第一輪剪輯讓所有快歌的歌手都受到重傷,先天性的排位讓他們在後續的打分環節並不佔據優勢。

可以說,他們不僅是給顧徹讓路,也是給現場競演的每一位慢歌歌手讓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文娛從傳承粵劇開始】 【】

越是晚出場,觀眾的印象就會越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