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魚》跟《在這個世界相遇》兩首歌,是12月的月中上線的。

說來也是奇怪,顧徹的歌好像就沒有多少是在月初上線的,不是在月中,就是在月尾,無論是顧徹自己唱的歌還是別人唱顧徹的歌,大多都是這兩個時間段。

有的業內人士戲稱顧徹是“月末翻牆客”,只要是碰上他出歌,總能在月尾來一個狹路相逢勇者勝。

而這兩首歌忽然上線在各大平臺,讓網友始料未及時又紛紛覺得理所當然。

始料未及,是因為這兩首歌伴隨著MV已經紅火了起來,現在大街小巷都在播放這兩首歌,給人一種已經上線了的感覺。

而理所當然,則是在發現原來現在大街小巷聽到的歌曲都是從MV裡擷取出來的,怪不得音質那麼不清晰。

既然現在傳播的都是冒牌貨,那肯定是要趕緊推出高畫質正版,好讓觀眾去選擇啊。

兩首歌一經推出,猶如魚躍龍門般迅速搶佔市場。

很快就殺入了歌曲榜前二十名,而這,只是花了一天的時間。

哪怕這首歌已經被傳遍了大街小巷,哪怕很多人手機裡都有這首歌的冒牌歌曲,但網友願意為這兩首歌的付費意願還是很大的。

有圈內人分析這兩首歌的銷售資料,都有些難以理解為什麼《在這個世界相遇》這首歌能跟《大魚》並駕齊驅,甚至在付費下載上還能超過《大魚》。

但在外的名氣,《在這個世界相遇》完全不是《大魚》的對手。

後來,還是一些音樂人想通了,跟其他友人聊天,然後在業內口口相傳,將答桉說法給透了出來。

“顧徹,已經有了自己的一面招牌啊!”

“那些網友紛紛下載顧徹的歌,不一定是這首歌很合他們的心意,而是他們看見了‘顧徹’的名字,就紛紛願意康慨解囊買下顧徹的歌。”

“顧徹在歌手圈裡已經沒有人能打了吧?”

……

圈裡人再怎麼議論紛紛,也影響不到顧徹去。

顧徹自己唱的和發出的歌其實並不多,但怪就怪在每一首歌都是高質量。

每首都是高質量歌曲,就跟浪潮一樣,一浪更比一浪強,一浪更比一浪高,每一個前浪都是為了給即將到來的後浪造勢!

所以,顧徹的勢,完全是被自己高質量的精品歌曲給打造出來的。

一些巴不得顧徹滑鐵盧的人,都是希望顧徹能推出那麼幾首質量不高的歌曲,將營造出來的聲勢打斷。

葉銘這些都沒對顧徹說。

他是圈裡人,已經不止一次聽到業內人的議論,說顧徹江郎才盡,下一首歌估計寫不出來,之前好端端地寫音樂這次轉成去寫影視劇OST肯定是沒有靈感了……

這一切他都沒跟顧徹說,因為沒必要。

不看別人怎麼說,就看顧徹怎麼做。

現在顧徹只要做得好,那他都是大力支援的。

哪怕認為顧徹正在做的事情可能是吃力不討好,但他依然大力支援!

原因無他,有錢任性!

有顏也任性!

說顧徹江郎才盡的,有本事就別人自己旗下的藝人、相熟的藝人拼命傳送邀歌申請進郵箱啊!

說顧徹寫不出來歌,呵呵,顧徹創作出來的歌十幾首,就等著彩色的黑專輯上線嚇死你!

至於說跑去寫影視劇OST是沒靈感了,這更加不佔理,顧徹這分明是拓寬了業務道理,像別人證明其他人能寫的歌曲,自己也能寫,沒有被限制住。

不管圈子裡的人怎麼說,放在葉銘眼裡,那統統都是嫉妒。

所以他並不生氣,出色的人才會被嫉妒,庸人根本沒人理,何必呢?

而這些,葉銘也相信顧徹或多或少地聽到過,只是他也不怎麼去理罷了。

在兩首歌都上線各大音樂軟體的新歌榜的三天內,一直莽足勁往前衝的《大魚》跟《在這個世界相遇》已經擠入了前十,佔據了更大的流量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