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三天時間,顧徹創作的三首新歌就開始霸佔前三名,打得那叫一個難捨難分。

大家一邊感嘆顧徹創作的歌曲很高質量,一邊又認為顧徹給歌不是盲目給歌,而是會根據歌手嗓音的特點來創作。

不然把《演員》這首歌給許亮亮,把《跑洋過海來看你》給朱淞或者薛紹千,都達不到現在這樣的結果。

有些歌曲是優秀的,但就是跟歌手的風格不太適配。

顧徹的創作,讓人有種非常愉悅的聽覺享受。

三首歌齊齊在月尾衝上新歌榜,只在月尾爆發強悍的力量,也讓業內人士進行了一番討論。

“顧徹寫歌,已經能算是宗師級了吧?”

“我覺得是,他寫歌可以根據歌手的特點來寫,這點尤為難得,這算是專屬定製歌曲了。其他創作大師,都不會考慮到歌手嗓音的特色,你要麼唱,不唱就拿給其他人唱。”

“在歌曲創作這塊領域上,已經沒有人能打敗顧徹了,他連續有好幾首高質量的歌曲,奠定了自己在音樂上的王座。”

“現在,把顧徹的資歷調整為創作者資深級,相信大家都不會有問題吧?”

“當然沒有問題,其實我覺得把他調整為宗師級都可以,只是顧徹的年紀實在太過年輕了,如此年輕的宗師創作大家,恐怕難以服眾。那些同為宗師級的創作者,也不會服氣。”

夏國娛樂圈自有一套公共的評級體系,用來對明星進行評級以及給各種創作者進行評級。

圈子裡說出的巨星、天王天后、一線明星、二線明星……都是透過這套評級體系來判定的。

因為這套體系是每一個註冊在娛樂圈裡的公司都有,所以一旦有明星要晉升,基本就是所有在娛樂圈裡的公司都對這個明星打分。

多位公司打分,每一個公司根據大小規模不同,能打的分數也不同,採取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

在這套評級體系下誕生出來的明星,已經是經過全行業從業者的認可。

想成為巨星是最困難的,哪怕從二線晉升到一線、一線晉升到天王天后,都沒這麼容易。

許多資深的二線歌手,就是卡在了這套評級系統下,有少數的公司認為她能夠晉升,但大多數公司認為她的綜合實力還不夠。

所以,為什麼娛樂公司要盡力越做越大?

大的娛樂公司可以在業內爭奪更多的話語權,可不僅僅只是表現在資源豐富這一點上。

明星有一二三線的評級,創作者自然也有宗師、資深、優秀、新秀的評級。

在顧徹參加完《我是創作人》,發表了自己的第一首專輯《我》獲得很好的成績之後,他的創作評級已經從一開始的新秀變為優秀。

現在,他沒有自己唱歌,但卻連續產出好幾首創作,質量都很高,再次引起了圈內對他重新評級。

從優秀到自身的跨越!

而這一次評級,不再是像之前那樣沒有通知顧徹,業內悄無聲息地完成了評級。

在一些大公司決定對顧徹進行評級時,就已經在業內官網上釋出了這條訊息,同時也通知了顧徹本人。

葉銘收到顧徹要重新評級的訊息後,有些驚訝,又覺得理所當然。

評級這事,不算常見,但也挺頻繁的。

每一個月,業內都會發布一次評級,還是全行業釋出的評級,不侷限於洲。

也就是說,任何一位明星跟創作者的評級,都必須得達到一定的洲域知名度,讓其他州的娛樂公司聽說過這個藝人,瞭解這個藝人的事例。

不然,其他洲的娛樂公司聽都沒聽說過這位明星,那怎麼可能給他或她評級成功?

顧徹參加了那麼多檔的跨洲綜藝,名氣早就傳出去了,南洲是他的大本營,但不代表其他洲不歡迎他啊!

這麼一位有創作才能的才子,無論去哪個洲,都會很受歡迎。

現在娛樂圈裡的行情是——不缺人,缺優秀的作品!